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變形金剛:絕地重生

    作者:楊年熙

從玩具到電影,“變形金剛”替製片人賺進億萬錢財。人開發機械以便駕馭世界,機械的日益精良又令人恐慌。熱鬧之餘,此片也有些嚴肅的聯想。



變形金剛香港大戰


斯皮爾伯格2005年邀麥克爾.貝出任“變形金剛”的導演時,他起初認為這是部“愚蠢的玩具電影”而予以拒絕,但是和”E.T外星人”,“大白鯊”和“侏羅紀公園” 的大導演兼製片家合作,在他是夢寐以求。而這部愚蠢的玩具電影從2007年到2011年,連拍了三部,第一部的全球票房收入便超過7.09億美元,在是年電影排行榜上名列第五,而且獲得世界最具權威的“美國視覺效果協會”四項大獎。相隔四 年,製作團隊捲土重來,推出“變形金剛:絕地重生”,大量加入“中國元素”,二十英尺高大機器人從美國打到香港和北京。影片故事始終有點笨,一個還蠻提神的開場白(宇宙機器生命的起源),然後好像被忘記了。精彩鏡頭很多,長到兩小時四十五分就感覺沒完沒了。但這是一部巨資預算的娛樂片,怎麼都還是有看頭的。在大陸上映,五天內創下1.345億美元票房,打破歷來首映日票房紀錄。映前規模龐大的宣傳活動及時奏效,何況有無數對機械和新款汽車著迷的觀眾。

香港居民在金剛大戰中奔逃

為了吸引中國市場,香港被金剛們打得稀爛,片中料想不知死了多少無辜市民,就像“超人”和惡魔在紐約街頭的殊死戰,導演們似乎把對時局的不滿或恐懼都在特效影片中發洩。金剛影片的點子不是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萌生的?“變形金剛4”的香港外景其實是在底特律搭建巨型攝影棚拍攝,包括真人演員在樓房窗外冷氣機之間的打鬥,驚險逼真,確實歎為觀止。

繼2007年的“變形金剛”,2009年的“墮落者的復仇”(又名“捲土重來”)和2011年的“黑月降臨”(又名“月黑之時”)之後,這部“絕地重生”,對導演是新一波三聯片的第一部,真人演員全部更換,而且首次出現一個三變汽車機器人甩尾Drift,可以是武士,也可以變成直升機或Bugatti Veyron跑車。IMAX公司新創的一架前所未有的3D大型數字攝影機則大大改善了拍攝效果,使汽車機器人的動作分外流暢。

約書亞和蘇月明在香港

影片開始時,女地質學家在極地發現一頭全身覆蓋著特殊金屬的恐龍遺體,當來自六萬五千年前變形金剛的宇宙飛船滅絕地球生物時期。故事接著轉到芝加哥大戰四年後,美國德州的機械發明家伊格和合作夥伴盧卡斯買了一輛破舊卡車,未料是中了飛彈受傷的汽車機器人擎天柱,將飛彈取出後救了它一命。此時中央情報局正在追殺殘餘的邪惡機器人霸天虎,領導行動的哈羅德對與霸天虎對抗的汽車人也無好感,一律視為威脅人類的外星人。


伊格(右一)和女兒泰莎及其男友戴森

盧卡斯走漏消息,CIA追蹤而至,伊格暗中截下一架掌中微型偵察機,獲悉軍工生產企業KSI與中情局的突擊部隊合作,而和女兒及其男友前往芝加哥KSI總部探聽消息,發現他們利用變形金剛的殘肢,可以造出各種形狀的器械,甚至變形金剛。救護車汽車人的殘骸之被如此利用,激怒了擎天柱和它的汽車人夥伴們,於是開始了無休止的追殺,牽連出其他各類各派機械金剛大顯身手。KSI老總約書亞為安全起見,帶著種子趕赴中國,預備在蒙古引爆,生產材料,製造更多的變形金剛,霸天虎尾隨而至......

影片故事的一個關鍵是,人類已能自造變形金剛,以後可隨心所欲地操縱利用,乃至對抗攻擊地球的機械生命。現實世界中,人和機器之間關係複雜,機器人為人所造,卻很可能那天失控。“變形金剛”影片人物的超強機械功能和人工(乃至獨立)智慧,滿足了人類對機械的一切需求和想像,既賦予它們無窮力量,又為之膽戰心驚。

金剛們道別離去


















電影小檔案

片名:變形金剛:絕地重生/ 英文原名:Transformer:Age of Extincion
類型:美國科幻動作片
公映日期:2014/06/24 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06/27 美國,中國,台灣;07/ 16 法國
導演: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演員:Mark Wahlberg(伊格),Nicola Peltz(女兒泰莎),Jack Reynor(男友戴森),Stanley Tucci(約書亞),Kelsey Grammer (哈羅德),李冰冰(蘇月明)。


巴黎,2104/ 07/ 18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保羅巴利,一個反恐超級憲警的墜落

作者:楊年熙

這是個謎樣的人物,從保家衛國的超級憲警,
到被控於盧安達種族屠殺時提供武器,
他顯露了密特朗時代的一個黑暗面......


保羅巴利於2000年代初

一九七二年,巴勒斯坦人潛入慕尼黑奧運村挾持以色列選手,後全體殺害。為因應新出現的國際恐怖主義,法國於次年九月成立精英大隊GIGN,從隸屬國防部的憲警選拔人才加以斯巴達式訓練,專門對付劫機、劫船、化學和生物攻擊、法國僑民在國外被挾持,以及持械自閉家中(有時挾持家人)的莽漢....這個超級憲警大隊成立時的二號人物保羅巴利(Paul Barril)當時萬萬沒有想到,他會成為他指揮制伏不下六十次的莽漢之一,必須出動由GIGN改組的GIPN特種憲警來將他帶走。


授勳典禮中的保羅巴利
六月三十日這天,保羅巴利獨自反鎖位於法國南部的家中,身邊有多件槍械。憲警進行勸解後順利將他送至醫院。他的律師指出,六十七歲的巴利罹患老年癡呆症,此反常行為是藥物反應所致。巴利去年談到健康問題時曾公開表示:“我不能到坐輪椅的地步,我會在之前自己將機器停掉。”

直到一九八四年離開軍隊之前,保羅巴利是公認的頂級神槍手,曾經徒手逮捕十七個持械歹徒,參與解救過近五百名人質,獲得五種榮譽勳章。密特朗一九八一年上台後,他協助GIGN大隊長普魯竇(Christian Prouteau)成立總統府反恐小組。這個在阿爾卑斯山中長大的孩子五歲踩上滑雪板,少年時就從軍人父親那裏學會全套槍械操作和拆卸保養,他在自傳中說,真正懂得槍的人有一份自持和冷靜,絕不會貿然開槍。一九八二年震動社會黨新政權的“萬森愛爾蘭人事件”致使這位超級憲警最終離開軍職,轉向私人保安公司,也開始了他的道德下坡路。他的直接上司和戰友普魯竇說得好,這是個熱誠的人,但被捲入了黑流之中。

GIGN時代的超級憲警
一九八二年八月九日,巴黎玫瑰路發生手榴彈和亂鎗掃射恐怖攻擊,二十天後,巴利帶領GIGN前成員潛入一嫌犯在萬森區的公寓,搜出炸藥,後來證實是憲警們自己放進公寓,企圖製造逮捕證據。這段時期總統府的非法電話竊聽案,也有保羅巴利的影子,案子十一年後爆發出來。

巴利離開軍職後,於一九八四年底成立Epsylon保安公司,另主持一家 SECRETS公司(“安全研究策劃及技術裝備製作公司”的縮寫),開始接特別是非洲國家的委託訂單。二0一二年,反恐法官泰威迪克在調查一九九四年四月六日盧安達(胡圖族)總統座機遭襲擊案的範圍中,下令搜查巴利住家,而發現他於那年五月二十八日和盧安達內政部長簽署的合約。數個人權組織聯合據之控告巴利犯了“盧安達種族屠殺同謀”罪。

盧安達政府的報復行動在三個月之中屠殺了八十萬人,以圖西族人為主。巴利和盧安達簽的“軍事協助”合約,價值三百一十三萬美元,承諾輸送武器彈藥。由於巴黎六月時發動“綠松石行動”做軍事干預,武器未及輸送,但巴利已收了一百二十萬美元定金。

二00七年,巴利在總統府竊聽案回溯審判中被判六個月可緩刑監禁,和五千歐元罰款。他另外涉及巴黎Concorde賭場洗錢案。

巴利對各種指控堅決否認,出書辯解。他過去一名同僚說,巴利一生都在玩雙面遊戲,是個抽屜型人物,打開一個裏面還有一個,你永遠不知道真相在那裏。盧安達總統座機遭襲時,他說他在紐約,而且有護照落地籤為證,但是,他有兩本護照......

密特朗特別助理和親密友人F. de Grossouvre(右)
密特朗總統競選期間的經費支持者,工業家弗蘭沙.德.谷蘇夫(François de Goussouvre),後獲任命為總統特別助理,GIGN在總統府成立反恐特種隊時,他是檯面下的指揮者,保羅巴利與他來往密切。一九九四年四月,盧安達總統座機遭到襲擊的次日,谷蘇夫在其總統府辦公室內舉槍自殺。


巴黎, 2014/07/02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隨機殺人誰之過?-台北捷運案的疑問

 作者/ 楊年熙

群眾殺手(mass killer)的出現看來悲觀而宿命,

但是少一個鄙視的眼光,多一句關心的話,也許可以救一個孩子,將來救一批人。


台北捷運板南線發生隨機殺人案,四死二十一傷。五二一成了社會哀悼日,也成了大眾的夢魘,短時間內濫殺無辜的“mass killer”事件在美歐出現三十餘年後,台灣也趕上了這趟車。“群眾殺手”究竟是什麼人?他不是有宗教和政治狂熱的恐怖份子;他所發動的不是出於政治、戰略或經濟利益的戰爭,但防不勝防,而且以求得一死為勝利(你便勝不了他);他不聽命任何人,不是你的仇家,根本不認識你,但是,你,以及社會,什麼時候得罪了他都不知道。仇恨的種子往往在幼年時埋下,茁壯到壓制不了時爆裂開來,他到一個醒目的公眾場所 -種子發芽的地方 -拉上盡可能多數的人陪葬。三十年來,這些人總共殺害了八百多人,致使一千人輕重傷,不算紐約雙子星大樓九一一慘案,比同時期極端伊斯蘭恐怖份子在西方國家境內造成的傷亡多出一倍。

當台北的小鄭捷在作業簿上寫捷運殺人故事的時候,美國的小亞當.蘭扎也在寫老祖母當街濫殺的小說,這兩個年齡相近的孩子隔著太平洋,卻不謀而合地做著同樣的事,數年後先後成為隨機殺人的社會公敵。亞當.蘭扎的父母沒有像鄭捷父母那樣為孩子的惡行下跪道歉(這也不是西方社會的文化觀念,而且很多父母親人首先遇害)。案發時,亞當和離婚父親已有兩年沒見面,他當天是先殺了母親再出門“辦事”。事隔一年半,這位父親接受採訪,表示多麼希望從來沒有生這個兒子,而且指出,2012年在康涅狄格州纽敦鎮,桑迪胡克小學殺害25人的亞當其實是自幼未檢查出來的精神分裂症病患;他不再諱言,因為這樣的不幸也可能發生在別的家庭。

因此這類在同一天,同一地點,短時間內殺害三人以上的“群眾殺手”(美國專案研究的定義)雖說有模仿因素在內,成因上的吻合卻與模仿無關,也並非偶然。誰之過?家庭,學校,社會?這種現象其實更像惡性腫瘤,由自身細胞的任意孳生最後損毀自己;對殺手本人如此,而殺手的出現何妨不是社會之瘤。當事人的性情人格首先潛在著易於“罹病”的因素,家庭和社會環境,以及突發狀況,提供了其餘成分。 從研究特別完整的美國的案例來看,群眾殺手多數出身中上層家庭(窮人家的孩子也買不起大量槍支彈藥、暴力電腦遊戲,以及全套舞台裝扮),父母離異的情況很多,卻不一定沒有得到良好照料,相反的,家裡望子成龍,而讓本來脆弱的小孩長期承受超出負荷量的壓力。鄭捷到捷運車廂內砍殺,因為捷運讓他聯想到通車上學的“艱辛”日子,而父母花高額學費,讓他上遠一點的重點名校,為的是將來好出人頭地。

五月二十三日發生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的七死命案,兇手羅傑的父親在電影界工作,他常有機會參加星光閃爍的各種聚會,家境富裕,但這些特權和校園周遭美麗的環境卻益發襯托出他的格格不入,相形見拙。羅傑憤世嫉俗的導火線是交不到女朋友,而對看不起他的“金髮美女”們欲殺之洩憤。台北的鄭捷和1999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科倫拜中學的兩個殺手,埃里克·哈里斯和迪倫·克莱伯德都有同樣問題,他們在進入成人世界的路上,面對女孩子的自卑感變成了致命的絆腳石。群眾殺手全是男性,雖然和長時間內陸續做案的“連環殺手”之多屬性犯罪不一樣,兩性生活之無法煥發仍然是一個重要成因。

是什麼促使他們從幻想跨到實際行動的?後來不幸被人一再模仿的科倫拜中學案,事發當天,從不缺席的埃里克和迪倫沒來上課。埃里克午前駕車抵達,從行李箱拿出槍隻藏在黑色長風衣下,一個正要回家的男同學過來關心地問怎麼沒來上課呀?他答:“無所謂了!”,並囑咐對方趕緊繼續走他的路。那一刻,他沒有殺他,很可能就是因為這句他平時從未聽到過的親切問候。然而,他和迪倫籌劃演練了一兩年的殺人計劃已經上了齒輪,停不下來了。這一念間的慈悲只是證明他們在犯罪源頭上所欠缺的人情溫暖。社會成員們該自責嗎?與生俱來的私心和生存的必要使我們往美好的,強勢的,利己的方向看,沒有太多餘力去關心離群的人。當被忽略鄙視的人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瘋狂反擊的時候,我們除了恐慌,依舊不明就裡。何況,這類殺手表面看來正常,專家即使留意到了,也很難檢驗出禍根來。

從群眾殺手的人生歷程來看,一再的失敗削減了社會適應力,進而感覺個人價值得不到承認。在這個階段上,他們因危機解除不了而焦灼憂慮,非常接近有自殺傾向的人(75%殺手事後就地自盡,或故意被警察射殺)。不被擒獲,便維持了他們行動中間高人一等,像神一樣控制生死,而不為人世規則操縱的心理。鄭捷等著被判死刑,在那些死士們瘋狂的頭腦裏,也許境界上就低了一級了。至於2011年7月22日槍殺了77人的挪威人佈雷威克,他不僅要活下來,還振振有詞。專家們認為,法庭所面對的,不是個瘋子,而是個精神正常的魔鬼,將自己輸入殺人程式,然後做到底。

對有“被迫害幻想狂”的人,攻擊別人是他的合理自衛,因此事後幾乎從不後悔,也沒有罪惡感。鄭捷回答警察那句“為甚麼要道歉?”足以說明一切。這些看來悲觀和宿命的種種,還是使我們回到埃里克槍下留人的那一念之間,也許少一個鄙視的眼光,多一句關心的話,可以救一個孩子,將來救一批人。

2014/06/ 03 Paris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盛開紫羅蘭:她將生命寫成了書

   
作者:楊年熙

原載:超越新聞網

寫作在她是生命的必然,在法國女權主義的萌芽時期,

盡訴女性性生活的挫折,以及感情的失落。


薇奧麗和西蒙波娃在咖啡館裡談天

從德軍佔領巴黎初期開始的法國“戰後文學”,深受當時的政治和社會情勢影響,相當一部分作品傾向於左派意識形態,同時又有新的文學流派出現,如新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以及較後期的新小說。在這一片浮動喧嘩之中,有一位今天幾為人遺忘的重要女作家,她長年生活在西蒙波娃的陰影下,因她的催促不斷深入內心隱私,寫了一本又一本的自傳性小說,終於以“雜種”名利雙收,時年已五十七歲。馬丁.波渥斯這部以她的名字“Violette”為名的傳記影片,從她寫第一本書“窒息”(L’ Asphyxie)的一九四二年說起,到她一九六四年出版成功之作“雜種”(La Bâtarde)。

薇奧麗和當代文壇才子建立友誼關係
薇奧麗.勒杜克(Violette Leduc,艾曼紐.德沃斯飾演)和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伴侶西蒙波娃之間關係十分微妙。薇奧麗對這位女哲學家有愛戀之情,將她年輕時同性戀關係的失敗,寫作的欲望,渴望獲得承認的急切需求,都寄託在她身上。 西蒙波娃則從薇奧麗的書中看出她自己對女性權利和性解放的追求,建議她從童年說起,將親身經歷和盤托出。並暗中以出版社的名義寄給她每月生活費。這兩位女作家之間惺惺相惜,也有妒忌,以及未明言的階級衝突。導演顯然欲透過她們,在劇烈變化的時代背景前,講一個女性從爭取性自由開始,到爭取社會地位平等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三十五歲的薇奧麗在街頭疾步,給人送黑市食品,這是她戰時的維生手段,她在旁白中說:“有的女人,街上的人回頭看她,因為她漂亮,有的女人被看,因為她太醜....” 對自己的外型自卑之外,“未被生父承認的私生女”身份也像她背著的烙印。她正在寫“窒息”,頭一句“媽媽從來沒有牽過我的手......” 可說開章明義。對母親的不滿是影片的一條主線,她有一次在爭吵中憤怒地對母親喊道:“妳錯在不該生我!”。這位面對女兒的不幸手足無措,既在物質上依靠她又想勉力照顧她的母親,由嘉德琳.希若(Catherine Hiegel )演來非常傳神。薇奧麗做婚紗攝影兼繪畫的丈夫原和她是老朋友,卻未告訴她自己只喜歡男人,婚姻也未能改變他在性生活上對女性的排斥,丈夫不久也應納粹招工去了德國,後遭處決。薇奧麗做流產手術時胎兒已五個月大,她險些因此喪命。

一九四四年,她從西蒙波娃的“女客”中看出作者對同性戀的支持,而將“窒息”交給西蒙波娃過目,後者誇讚不已,將書稿推薦給加利瑪出版社,在加謬主持的“希望”叢書中出版,但是書店裡偏尋不著書的蹤影。西蒙說,難過沒有用,只有繼續寫才走得出來.......


桑德琳.柏琳飾演的西蒙波娃
書沒有銷路,薇奧麗卻結交了許多文壇健將和新秀,得到他們的敬重,包括詩人Jean Cocteau,頌揚邪惡、同性戀和色情的怪傑Jean Genet, 新小說領航人Nathalie Sarraute,以及薩特本人。她的幸運是得以和不談男女之情的男性(對方有的是同性戀)做很好的朋友,當然,她也有“不能愛”的深重遺憾。這些都成了她書的素材,她將生命,特別是對生命的絕望寫成了書。書長期不受市場青睞,薇奧麗患上被迫害幻想狂,住院治療大半年,那年她離成名還有八年,時代正在尾隨她的腳步。




薇奧麗原型(左)和友人攝于40年代


馬丁.波渥斯二00八年的“Séraphine de Senlis”(“桑里斯的瑟拉芬” ,台譯“花落花開”)也是以一個孤獨的創作型女性為題材。瑟拉芬.路易斯是三0年代的一個卑微寡言的傭人,卻擁有繪畫的天才和必須釋放的強烈欲望,和薇奧麗以寫作為救贖的情況相同。兩部片子筆調相仿,緩慢掃視人物的一舉一動,耐心描述她們的心境,和大自然的密切關係。創作的天地如此神秘,受到折磨的靈魂更能奔放,她們也都在瘋狂的邊緣。

桑德琳.柏琳的西蒙波娃入木三分,十分神奇。欣賞這兩位實力派女演員是看電影的一大享受。





 電影小檔案

片名:盛開紫羅蘭/ 法文原名:Violette
類型:法國文藝片
公映日期:2014/07/04 台灣;2013/ 11/ 06 法國
導演:馬丁.波渥斯(Martin Provost)
演員:艾曼紐.德沃斯(Emmanuelle Devos,飾薇奧麗),桑德琳.柏琳(Sandrine Kiberlain,西蒙波娃),嘉德琳.希若(Catherine Hiegel,母親 )
經歷:導演前一部“花開花落”2009年獲得八項凱撒獎,包括最佳影片,編劇和最佳女主角(Yolande Mor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