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自殺案,富士康和法國電信局的異同

2010年05月28日07:52东方早报-腾讯

◎楊年熙


富士康員工跳樓自殺的震撼力在於其密集性,媒體跟著點數,而數目居然不停延續下去,變成一個恐怖遊戲。很多事情,在不得其解或需要深入剖析的時候,“比較”是一種科學方法,儘管在這裡將法國的員工自殺案和富士康對比令人心情沈重,為甚麼壞事的感染力或雷同性總是那麼高呢?

法國每年有300到400支薪員工自殺身亡。近年在歐盟反對政府採用保護措施造成國際市場競爭不公之下,法國農民收入下降15%,承受不住種子肥料等供應商催債和銀行壓力,2010年頭三個月已有九名農民自殺。另一個焦點話題是法國電信局(France Télécom,102 000員工),從2007年迄今,自殺人員已達35人,使它成為工作焦慮症的象徵。特別的是,死者均為主管。這一點和談論富士康員工時,將之與十九世紀西方工業革命初期的生產線勞工相比,又是一個悖論了。如果富士康超前中國其他大型企業而先碰上承受壓力問題,那麼法國電信的例子會是富士康的未來嗎?也就是說組織系統和市場管理被動搖,形成病灶。

當然,二者基本結構不同,生產內容各異,但就產業和經營的整體發展來看,也許不全是個階段和過度的問題,基本上,還是人際關係疏離,個人價值得不到承認,工作沒有成就感,使人走上了絕路。

法國電信自殺的主管們在事業高峰碰到瓶頸,富士康年輕的冤魂則在就業的第一步踩空了階梯。法國電信人員是終身職,不能被隨便解雇,同時也養成他們的依賴性,在外面自由市場的競爭力微弱,自動辭職另找工作便難上加難,因此其自殺者多數純屬個人適應問題。至於富士康的自殺員工,幾乎每人都肩負著家庭的重擔,不是他們自己的小家庭,而是父母的大家庭。有一人在母親和弟弟前來探望的前夕跳樓,不能說沒有一點含意。任意加工加點,處處省錢,不惜犧牲所有休閒和娛樂,對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理想的破滅,不願辭職辜負家人期望的心結,成了他未能跨過去的難關。工作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而非生活的全部。若將工作當成生活的全部,當人變成了一個機器零件,勞動的內容空洞,價值不明,生活(生命)的意義也跟著消失了。

管理電話和通訊的法國電信過去一枝獨秀,網路的興起和開放民營,使得每天只管報到和上下班的公職人員遇到新的挑戰,有的無法解套,在上層強烈要求下拿不出得到認可的業績來,抑鬱終日,最後撒手人寰;他們多數都是在家中上吊自盡。

法國電信員工的自殺頻率受到注意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中間也有過將之和全國平均自殺率比較(起初並不突出),以及是否公司責任的爭論。法國電信問題拖了許久,最近才提出先期調查報告,巴黎地檢處四月八日下令展開司法調查,進入法律程序,也是由於分辨個人因素和公司責任不易,而且這個現象還很新,在臨床研究上是個新案例。在過去,因為工作上的煩惱而自殺的僅限於債台高築的自耕農和支薪農民,他們的生活環境就是工作場所。在這個類型之外的自殺案例發生在私人空間內,很難釐定是由於工作的原因。

法國支薪人員自殺現象開始於八年前,根據“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這些年的研究,主要激發因素是“共同生活品質降低”,每個人都孤獨地面對裁判。公司裡的欺壓騷擾和不公正一向都有,但是過去工會非常活躍,員工投訴有方,心理上得到不少慰藉。今天,大家都怕失業,員工之間的團結友愛減少了,公司又用各種提高競爭力的管理策略來代替過去的人情味,彼此的互信關係被破壞,間接影響到員工的私人生活。這種情況在各級主管身上特別明顯,他們全部的生活都被緊繃在一條“設法升等”或“不要失業”的線上,因為不進則退,最後便退出門外了。

這類自殺事件,能如何斷定公司的責任?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心理學家,“工作與行動心理實驗室”主任克里斯朵夫.德儒( Christophe Dejours)說,有的死者會留下遺書,有的在同事面前自殺。遺書指責公司,充滿憤怒、屈辱和失敗感。多數表示無法再應付與上司和同僚之間的衝突,喪失了對自己的信心。他們將這種憤慲不平積壓的暴力轉向了自己。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多數具有高度工作熱情,專業能力高,而且社會親和力強。他們對公司投注大量心力,最後無法忍受被冤屈貶值。

既然有遺書,公司和其他員工的責任就很清楚了,是否追究呢?事實上,法國的勞工醫生碰到了一種“集體沈默”,有人自殺,公司上下都有罪惡感,而寧可三緘其口。這種避而不談會有破壞生者關係的危險,公司不反應,表示死者沒有任何價值,即使他的死也引不起注意,不免使人心灰意冷。在這種情況下,自殺案往往一件接著一件。

因此,打破自殺後的沈默,查明動機,不要讓自殺案給平常化了,才是防止之道。死者的遺書、周圍人的見證,都是先兆:工作環境確實發生了問題,管理方式必須改變。這點完全適用予富士康,它得研究一套增進人際關係,制止超額加班、阻止餐帣換現款等的方法來,建立真正的整體企業倫理;來自臺灣的富士康應該很清楚企業倫理的重要性。

2010-05-25 巴黎。


評論轉載:
http://view.news.qq.com/a/20100528/000017.htm
騰訊網
(中國最大網路門戶)

腾讯淮北市网友 桃花岛主 2010-05-28 05:32:23
富士康是采用法西斯方式管理企业,工厂就是集 中营,员工就是囚犯,随意惩罚员工现象很普遍.富士康反人道反人性的,最终会遭到世人唾弃.
回复支持[24]

腾讯安徽省网友 落叶的影子 19小时前
专家说了,自杀的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天性和遗传的原因,与管理方法等没有直接关系。这就是中国逻辑, 人还有自杀的天性,自杀还有遗传基因,这就是专家研究出来的东西......无语了!!!!!!!!!!!
回复支持[18]

腾讯黑龙江省网友 秀水 18小时前
去你妈的吧,明明是被打死扔下楼的硬说是自杀,是何居心。
回复支持[10]
腾讯马鞍山市网友 耗子 2010-05-28 03:34:18
祭
风在轻轻的吹,草在悄悄的长,我是 什么?
微弱的力量难改童话的美好,瘦弱的身躯摸不掉失落、惆胀。
从五楼、从六楼....飘下飘下。
不要怨这高楼,不要怨我轻率, 我是什么?
风在轻轻的吹,草在悄悄的长,我是什么?
没有童话,难寻热土。
在哪里能看到我是什么?
回复支持[7]

腾讯网友 尹亮军 2010-05-28 03:05:12
她们走出野麦岭之前,是生长在山坳里的小花, 但是,当她们再翻过这座山关回家时,却成为报废的机器
回复支持[6]

腾讯网友 心&随风飞扬� 8小时前
我做为一名华硕员工,同样是一个台资企业,管理模式也几乎相同,以我的认为,富士康员工的自杀有两种 含义,一是绝望二是为了报复公司,但是他们就是有一点没有弄明白,咱们员工太微小了,何以报复公司,现在的80后90后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可以说是没有经 过什么磨难,现在忽然踏进复杂的社会根本没法承受,今天是富士康明天还会有其他相继出现,说一句心里话,我的周围好多人也有了自杀的念头。
回复支持[6]

腾讯德州市网友 快刀司令 9小时前
如今已是十三跳。 这是一个多么悲惨痛心的事情,我有两个孩子都在打工,想到这么多孩子一个个的离去,我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我也搞不清楚,难道我们政府就眼看着
回复支持[4]

腾讯忻州市网友 天天喜悦 2小时前
最新报道,从6月1日起,全国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车必须改乘纯国产车、购买合资车必须经全 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购买进口车必须经13亿人民全票通过。此报道由一网民发起,请置顶!!!!!!!!!!现有非纯国产车进行公开拍卖,为什么不通过 啊???
回复支持[0]

腾讯哈尔滨市网友 富贵花开 3小时前
中国人的命真不值钱啊。得感谢生活的人民啊。
回复支持[0]

腾讯忻州市网友 天天喜悦 2小时前
最新报道,从6月1日起,全国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车必须改乘纯国产车、购买合资车必须经全 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购买进口车必须经13亿人民全票通过。此报道由一网民发起,请置顶!!!!!!!!!!现有非纯国产车进行公开拍卖,为什么不通过 啊???
回复支持[0]

腾讯哈尔滨市网友 富贵花开 3小时前
中国人的命真不值钱啊。得感谢生活的人民啊。现在老百姓的活啊。现在中国的自杀有没有日本的多 啊???????????????????????????????????????????????????????????????????????????????????????????????????????????????????
回复支持[0]

腾讯哈尔滨市网友 富贵花开 3小时前
中国人的命真不值钱啊。得感谢生活的人民啊。
回复支持[0]

腾讯成都市网友 情到深处 4小时前
5月13号的安徽男不用说就知道肯定不是自杀了,自杀的人不会自己捅自己4刀再去自跳楼,而且翻 过15米的围墙。另外几个我也不想打听,因为我知道的太多了,我只想说一句在FCOM,只要你被叫进环安课的,没有不被暴打侮辱的,听进去过的人说不亚于 日本人当年,环安课课长顾钦明,和他的手下爪牙刘锋,一点人性都没有,每天在办公室喝着小茶,看哪有什么事就往哪跑,养了一群狗见谁就咬谁,看谁不爽就拿 起手中的口哨,往死里吹,!……
我只想在这里说一句。老郭的助理要想见深圳的一哥(大家都应该知道一哥是什么意思),只要一个电话,一哥就屁颠屁 颠的跑过来,因为f**m给深圳带来的税收和经济效益是不用说的,每年我们公仆的那个大大的红包是少不了的,就龙华一个分厂区一个月的全员工资就10几 亿,有些事情不是我们的政府部门不知道,他们会权衡,难道会为了几个我等贫民去查封500强foxxcom吗、根本不可能!最后我总结一句一点都不夸张的 话:在f**m把你大卸八块说你是自杀你就是自杀!
这是本人在QQ上收到的一张图片,本人不会弄,打字又慢,可是为了让那些冤死的魂有处伸冤,只 好把它一字字的打出来,让世人知道真相!
回复支持[0]

腾讯广西网友 κiξs綤のYa 5小时前
汕头市 +泡茶胜泡妞+ 1
最好是集体罢工 现在中国工会那里去了 遇到问题都没有你们的影子
上海市 小猪 2
老兄 中国的工会为谁说话做事的?
政府哪里敢说!说工会问题,有影射政体权力不对等的问题!~你真以为他傻啊?!
回复支持[0]

腾讯广西网友 κiξs綤のYa 5小时前
安徽省 落叶的影子 1
专家说了,自杀的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天性和遗传的原因,与管理方法等没有 直接关系。这就是中国逻辑,人还有自杀的天性,自杀还有遗传基因,这就是专家研究出来的东西......无语了!!!!!!!!!!!
砖家怎么没告诉你,人也有虐杀的倾向?!他不怕想自杀的人想清楚了,先去杀了砖家,再自杀!
回复支持[0]

腾讯西安市网友 xy 6小时前
德州市 快刀司令 1
如今已是十三跳。这是一个多么悲惨痛心的事情,我有两个孩子都在打工,想 到这么多孩子一个个的离去,我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我也搞不清楚,难道我们政府就眼看着
那里没有出路
早早把自己的孩子叫回来,这是父亲的责任
回家来,没有靠打工致富的
回家来,创造自己的生活,哪怕清苦
回家 来,建设自己的家园

富士康再大不属于我们
在那里没有积累
在那里只有消耗

做出更多的高科产品
制造 更多的电子垃圾
消磨更多的时间
浪费许多青春

(在家乡打工挣得实际上比深圳多)
腾讯佛山市网友 卜可触旳痛ㄣ 6小时前
小时候看过一电影《自杀手册》不敢一人睡觉 长大后看了电影《午夜凶铃》不敢走夜路 现在看了《富士康》不敢进厂了
回复支持[0]

腾讯吉林市网友 家有小狗 6小时前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我看了几遍,一提到富士康,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为那些逝去的鲜活生 命而惋惜,为那些破碎的家庭而哭泣,为还在那里工作的年轻生命而担忧....
富士康真的不要在跳了,我们也请求那些手中有一点点权利的那些“长”们,那些“总”们,我们都是华夏儿女,不要只顾及自己的名誉利益,珍惜善待我们的兄弟 姐妹们吧,一辈子对于一个人来讲并不长久,我们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是我们的缘分,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呀。
假如世界上所有的财务都是你一个人的,你又能咋样?你还不是只能吃下你胃肠里可容下的那一点食量,也只能睡在一张床铺上。善待自己吧,一辈子对于一个人来 讲并不长久;善待身边的人吧,下辈子不在一起;祝福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平安、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支持[0]

腾讯广州市网 友 酷哥无女友 6小时前
去你妈的吧,明明是被打死扔下楼的硬说是自杀,是何居心。(说这个原因不多啦,我要复制 哥们觉得有可能 请复制 )
回复支持[0]

腾讯上海市网友 小猪 8小时前
汕头市 +泡茶胜泡妞+ 1
最好是集体罢工 现在中国工会那里去了 遇到问题都没有你们的影子
老兄 中国的工会为谁说话做事的?
回复支持[1]

腾讯深圳市网 友 语涵他爸 8小时前
深圳企业违规加班和低工资加班就象吃饭一样
回复支持[0]

腾讯网友 心&随风飞扬� 9小时前
都知道,现在的基本工资就每月就一千左右,现在都是在靠加班费获得工资,不加班哪里弄钱,现在 的生活环境就是这样,物价飙涨,房价就更不用说,没钱还能活吗,悲剧还是会同样的发生的。
回复支持[2]

腾讯北京市网 友 雪女 9小时前
不会就这样,不了了之吧,耐等中央调查组的结论,OK!
回复支持[2]

腾讯北京市网友 雪女 10小时前
拜托富士康请别再拿“跳楼”做借口!
回复支持[0]

腾讯汕头市网 友 +泡茶胜泡妞+ 15小时前
最好是集体罢工 现在中国工会那里去了 遇到问题都没有你们的影子
回复支持[3]

腾讯苏州市网友 利哥 18小时前
重要的是要给人以信仰 一个人要么心有梦想 要么心有信仰 他她 才不会绝望 单调 纯粹的工作让他们失去了梦想 所以我们要给他们信仰以代替梦想 让不至于绝望和空虚
回复支持[0]

腾讯网友 比想象中爱你 18小时前
苏州市 扬帆远航 1
好文章!分析的很透彻!
富士康这么多人跳楼,而且是在媒体广泛 关注之后,连续发生!
不能不说是死者为了用鲜血引起公众的注意!
事不大了,没 人管啊!只能牺牲几个人的生命来引起长拳人的注意!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香榭麗舍大道變良田

 文/圖:楊年熙



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在五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兩天回到它的歷史原貌,如名稱裡譯為“香”的這個字“田野”,雙向八線行車的這個“世界最美麗”大道變成了一片田野。數百輛卡車拉來了八千個各重三百公斤的木板花圃,土深五十公分,上種五十多種果蔬花樹,從大蒜、香瓜、燕麥、甜菜、甘蔗、黃瓜到玉米、薰衣草和橄欖樹。

小方塊的木板花圃再分類拼成大方塊,間隔出人行道,從空中鳥瞰,可見植物的分佈形成美麗規律的圖案,方寸絲毫不亂,從凱旋門直到協和廣場前方的圓環,全長一千二百公尺。
這個壯舉名為“自然首府”,目的在舉行一個露天農業展,植物中間散佈著豬、牛、羊的飼養圈,地面鋪上一層紅色木屑,只見交通信號燈從草叢中冒出,凱旋門成為田野遠方的背景,好一個城市裡的鄉村,鬧市中的田野。

“自然首府”的設計師卡魏依(Gad Weil)二十年前曾將香榭麗舍大道變成麥田,將成熟的麥子連根帶土移到大道上,和今天一樣鋪滿路面,馬路變良田。展覽結束前,農民們就地收割。城裡人感到新鮮,也思念大自然和泥土的香氣,攜幼扶老,趨之若鶩。這次的菜圃和果園更為成功,總共吸引了一百九十萬人。大家拿著相機、錄影機,一定要把這不可思議的夢幻景象拍下來。

舉辦這個別開生面的農業展也正値農民們對未來感到憂慮,頻頻抗議的時候。此次活動由成員五萬五千人的“青年農民工會”主辦,海報上的口號是:“農業是未來新生代的首府”,“讓我們齊心協力為農業建構新的遠景”。

法國各地農作物,80%以上都可在香榭麗舍大道上見到,主辦者希望在農業部門處境特別困難,收入大幅降低的2010年,喚起人們對農業的重視,拉近城市人口和鄉間人口之間的關係。

2009年時,農民的平均年度收入為14600歐元,和2008年相比劇減了34%,而2008年已有20%的大幅下降率。農民對此憂心忡忡,今年四月間,一萬多名穀物農和一千五百多輛耕作機走上巴黎街頭示威。薩科齊總統偕夫人來參觀,表示“在爭取合理價錢上,我會和你們站在一起的”。農民工會感到欣慰,但是最希望的還是“他能聽我們說話,確實知道我們的問題在那裡!”

2010-05-25,巴黎。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雷亞樂,巴黎的心臟

◎楊年熙


佐拉時代的“雷亞樂” 。



巴黎可以說是由兩個地方造成的,一是西隄島上的聖母院,另一便是雷亞樂(Les Halles)。二者都是從中古世紀發展而來,若說因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而聞名的這座哥德式大教堂掌管人們的心靈,被寫實主義大師佐拉的“巴黎的肚子”永遠定格下來的雷亞樂,便是負責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

雷亞樂在十二世紀時稱做“小田園”,一起始便是闢來做為民生基本用品的供應地,在長期的演變中,它更是一座中央菜市場,規模由攤販、敞篷而店面,養活著數百萬到上千萬的巴黎人。
和當代人的記憶連在一起的,是維克多.巴爾塔(Victor Baltard)在一八五二年到一八七0年間興建的的十個大敞篷,採用當時流行的鋼鐵樑柱配上玻璃屋頂。一九三六年再完成了最後兩座,那時的雷亞樂也成了巴黎市中心的一個龐大的批發兼零售市場,直到一九六九年因達到飽合而往郊區遷移,以及四年後在烽煙四起的抗議聲中拆毀巴爾塔敞篷,改建成現代化的商業中心。

“雷亞樂”在法文裡其實就是指的這些鋼鐵架子的大篷子。在它最輝煌的市場時代,從天剛破曉到日落西山,那裡像個忙碌的舞台,不斷上演著最靈動的人生大戲。人們今天談起仍然津津樂道是雷亞樂的洋蔥湯。炒過的洋蔥加點豬肉丁熬成湯,湯面上撒上乳酪碎屑入烤爐略烤,溶化的乳酪表面結上一層香脆的薄焦殼,吃的時候乳酪藕斷絲連,口感豐潤而香味四溢,配上一截棍子麵包便足可飽餐一頓。這個廉宜的工人餐也是窮學生們的一大美味。

若在巴黎人的集體記憶中,雷亞樂的代表食品是洋蔥湯,或者佐拉小說中氣味沖鼻的白菜湯,在視覺影像上,要數“雷亞樂大力士”和沿街的妓女色彩最為濃厚了。從當年的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圍著白色長圍裙的大力士們能夠扛一頭殺好的二百公斤整牛,走一百公尺的路,而且還上下卡車。力士們的汗氣和花姑娘們的脂粉味,飄散在雷亞樂的空氣中,夾雜著批發商販有一定傳統規矩的講價聲,小販們極具特色的吆喝聲,主婦們的問價或閒聊,以及來收集丟棄餘貨的流浪漢,或者趕在收攤前以半價抱走一堆甜瓜的窮學生…雷亞樂可以看遍喜怒哀樂的人生百態。


今天的雷亞樂區南邊止於利弗里街(Rivoli),東邊到塞巴斯妥波大道(Sébastopol),北邊以艾迪安馬塞爾街(Etienne Marcel)為界,西邊抵達羅浮宮。它是居民近千萬的巴黎城市共同體(巴黎市加上周圍的七個省)的核心地帶。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多元組合,地下和地面重疊著RER區間捷運、地鐵、公共汽車和地下車道。在地鐵和區間捷運像蛛網般在巴黎的地下連結完成後,位於塞納河右岸的雷亞樂更成了市中心的大轉車站,四通八達的鐵軌在那裡交錯聚散,有如心臟的傳導系統和輸送養分的血管,每天吞吐八萬乘客,一年迎送四千多萬來購物的消費大眾…

在現代的交通設施下,雷亞樂是第一個進入巴黎的門戶,一個很方便的約會地點。區間捷運RER三條A、B、C線分頭負責橫貫東西、蹤走南北,以及從西南到東南,或東南而西北,每一條都經過夏特萊-雷亞樂的轉接站(Châtelet-Les Halles)。班車不是每站都停,不管您住在那一頭,選上中間只停大站的“直達車”,很快也就從十、二十公里外的郊區來到市中心。

然而,這種便利對雷亞樂老城區卻不一定是個福氣,人們對那裡的歷史感情太濃厚,七0年代重新修建時的野心過大,希望令之和平共處的東西太多,以至感覺地面下像“千層糕”似的現代結構和地面上原有的“街坊”氣氛脫節。有社會問題的敏感郊區的青少年把這裡當作聚會場所,鬥毆爭執,乃至販毒走私時而有之,流浪漢在角落裡攤開“鋪蓋”,街道和地鐵裡警察的影子增多,很多的通道和角落開始滲出不安全的陰影。
巴黎市政府則開始計畫打散了重新來過,已徵求到四個整建藍圖,市長於二00四年十月五日向媒體說明這些藍圖的最後版本。

其實直到九0年代中期,雷亞樂都還是讓人樂於前往的地方。例如晚上從西南近郊開車上龐畢度快車道,近在咫尺的塞納河水沿路跟隨,藝術效果的燈光將一座座橋基和建築變成了悅目的雕塑,艾菲爾鐵塔更是盛裝相迎。望見對岸的巴黎法院,即從“夏特萊”出口,左轉橫過奧斯曼替拿破崙三世開闢的第一條現代街道“利弗里街”,直接鑽進地下停車場,便進入雷亞樂的核心──商業中心。

筆者的目的地多數是那裡的UGC複合電影院。這種將許多放映廳集合在一個綜合結構中,同時公映當周所有新片,附設咖啡座和三明治店的形式,雷亞樂的UGC院線在巴黎是率先開張的第一家,也就是說,在源頭上推動了重開上電影院風氣的行動。一九九八年底在那裡舉行的中國兩岸三地導演大展,正碰上交通全面罷工,卻無損人們趕場的熱潮。在外面車聲喇叭聲的焦慮中,那裡是一角和平港,只管一部接一部的看電影和與導演們見面談。

電影院對面是座現代游泳池,具有奧林匹克標準的長寬度,隔著一道玻璃牆可望見嬉水的人。游泳池前則連著一棟玻璃屋,裡面是巴黎市政府的熱帶植物暖房。電影院前的走道連上商店區,地面上下共五層。從電影院散場出口前的電動樓梯上去,就到了地面上的花園,花園近旁的聖厄斯塔希教堂經常演出古典戲劇…因此去一趟雷亞樂,民生娛樂文化和運動便一應俱全了。

但是,雷亞樂商業中心也受到了它的成功之害。
過去的雷亞樂中央菜市場是以餵飽六百萬巴黎人(市區二百萬,郊區四百萬)為目標,後來需要照應的人口增加到一千萬,法國政府於是決定將市場遷移到漢吉斯和拉維列特。這個巨大的工程從一九六九年開始,到一九七三年最後拆除巴爾塔敞篷;當時一位三十二歲的美國銀行家專程跑來,要求將這些“藝術和建築上的人類共同遺產”搬到美國去永久保存。

巴黎市中心後來很長的時間便是一個巨大的“窟窿”。龐畢度文化中心和RER區間捷運線相隔半年在一九七七年啟用,公權力機關接著展開了法國地下城市規劃上史無前例的大工程:重疊於RER車站上方,在數公頃的面積上闢建出四層空間,希望恢復雷亞樂交會往來的歷史功能。從一九七九年雷亞樂商業區揭幕起,各個部門陸續完成,整個中心至一九八五年竣工。

矛盾的是,雷亞樂本來是個相當平民化的地區,現代化的商場出現後,首先對鄰近小商店造成很大沖擊,其次,區內居民對於湧來那樣多他們“不認識”的民眾也感到不安。當然,巴黎做為全球第一個觀光目標城市,當地人不能那樣“狹隘”。最大的問題其實是郊區不良少年的聚集,以及來了很多游民,雷亞樂變成了他們流浪的終站,在建築設計上不應該有的許多小角落中住了下來。儘管接待游民是雷亞樂的一個傳統,過去在教堂的鐘敲了五響之後,即准許他們來撿剩餘的蔬菜水果,甚至魚肉。

巴黎市政府今天的構想是,以消除區內居民的疑慮為前提,在商業活動之外,加強雷亞樂在文學、繪畫、時裝、音樂或舞蹈各方面的功能,讓創作的能量在那裡找到發展的空間,也就是說,在商業的純物質交換之外,增加雷亞樂的文化活力,亦即增加人性化的接觸。實際上的做法包括在當地設置成人大學,讓無法順利完成學業的人有第二個機會,而且在整個設計的過程中讓地方民意參與。






原載南方報業集團名牌雜誌,“城記”專欄。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我兒子得了精神分裂症

她險些也成為兒子手下冤魂,
一位不幸母親的真實故事



 ◎楊年熙


尼古拉今年二十六歲,在軍隊呆了六年,今天是他回家的日子,他的母親若絲琳.瓦薩為此已忙碌了好幾天,家裡上下再仔細打掃了一番,桌上放了鮮花,廚房裡散出蒜烤豬肉卷的香味。她住在法境匹里牛斯山腳下,貝亞恆省(Béarn)丘陵地一座小鎮上。這是七月的一個大晴天,若絲琳養的雞鴨聒噪著,幾隻狗也興奮地跑來跑去。

尼古拉終於到了,他的車直接停進院子,介於家庭小農場和窗板漆成天藍色的白色小樓之間。對母親滿臉的笑和周圍歡欣的氣氛,這個相貌堂堂的年輕人視若無睹,他陰沈著臉,不停地來回走動,雙臂僵直地貼著身子, 兩手握拳。
“你怎麼了?尼古拉?” 母親問。
“都是軍隊。他們要殺我,要毒死我......”
“毒死你?”
“對,我要去買把槍,把他們統統給斃了!”
尼古拉從來不曾這麼說話,他已經不是當初離家的那個溫順的男孩了,但他母親依然想,這是一時焦躁,過一陣子就沒事的。她怎麼想得到,一向身心健康的尼古拉竟然患上了可怕的精神分裂症?

那是2007年的七月,若絲琳今天回想,有甚麼地方對尼古拉疏於照顧了嗎?他小時候很逗人愛,和媽媽非常親。的確不太愛說話,有事喜歡悶在肚子裡,但也就不過如此。他學習能力很強,小學時是班上模範生,上中學後成績退步許多,但很多少青春期的孩子不也是這樣?二十歲左右,尼古拉一度陷入抑鬱,看了心理醫生,醫生說,不嚴重,只是遲發的少年危機罷了。

因此在母親眼裡,尼古拉完全正常,她說:“他長得很好看,交女朋友一點問題也沒有,又喜歡運動,練跆拳道,滑雪。他喜歡山 ,也因為這點,2003年時,我鼓勵他在安奈希(Anncy)報名加入高山部隊,到2007年七月發生變故之前,看來一切都好,至少我沒聽他說過有任何問題。”

發現兒子情況不對,若絲琳立刻和普通科家庭醫生定了次日的約會。醫生診斷他有“遭到迫害妄想症”。再看了心理專科醫生,得出同樣結論,同時加上“精神分裂症”一詞。這對若絲琳無異晴天霹靂,只好替尼古拉請了病假,住在家裡。尼古拉對這些沒有甚麼反應,“但這種病極其陰險”,若絲琳說,尼古拉不相信自己有病,認為醫生搞錯了,是他確實被各種敵人在暗中施壓迫害。既然這麼想,他便不吃藥,病情也跟著加劇。

尼古拉開始懷疑母親也要毒死他,拒絕吃所有家裡做的東西,自己到超市買些現成的躲在臥室裡吃。許多乳酪,酸奶等乳類食品不放冰箱,過期發霉了幾個禮拜也不丟。穿衣服也一樣,他等母親外出了才自己開動洗衣機。由於家裡有狗,以及院子裡養的雞鴨和鵝,若絲琳習慣噴灑除味劑,每次都必須給尼古拉看標簽,確定不是甚麼有毒物質。漸漸地,若絲琳感覺兒子總是一聲不響地盯著她看,監視和分析她的每一個動作,要不然便把自己反鎖在臥室裡,拉上玻璃窗外的木窗板,每天睡到傍晚才起身,然後整夜呆在電腦前......

若絲琳和一個嚴重精神病患生活在一起,無力感越來越重,2008年四月,她要求讓尼古拉強制住院。尼古拉在精神病院住了一個月,出院後,由於繼續在藥物控制下,每十五天注射一次針劑,情況大有好轉,又開始外出,交了幾個朋友。但這段緩衝期沒有持續多久,2009年七月,尼古拉決定停止打針。理論上他可以這麼做,條件是用其他口服藥代替,但他堅決不肯,母親陪他回去看心理醫生,醫生只是和他講了一番大道理。之後,若絲琳眼睜睜地看著兒子再陷溺下去。九月時,若絲琳將防止蛀蟲的清潔劑灑在兒子位於二樓的臥室地板上,尼古拉認為是要害他,而搬到樓下飯廳去睡沙發椅。接下去發生的事,若絲琳恨不能就此患上失憶症,整個從記憶裡抹除。

家裡的氣氛越來越讓人窒息,尼古拉整天一言不發地觀察母親的一舉一動,反覆詛嚼滿腦子瘋狂的幻想。2009年十月二十日,事情的演變加快了速度。農場的業主,六十六歲的巴勒圖先生,到若絲琳這裡來做一點給屋頂絕緣的小工程,他爬上二樓,打開通向閣樓的翻板活門,放好一把梯子,爬了上去。

這時若絲琳在外面忙著餵雞鴨,照料家裡的幾隻狗。她專心在動物身上,躲開屋子裡的低氣壓,感覺繃緊的神經鬆弛下來,就忘了時間,逗留得比較長一點。

下午一點左右,電話鈴響了,若絲琳突然被拉回現實。她快步跑回屋裡接聽-尼古拉是從來不聽電話的。是巴勒圖先生的妹妹莫妮柯打來的,她一直聯絡不上貝勒圖,他的手機無人接聽,“他還在你們那裡嗎?” “在的,他的車還在外面,我去閣樓找他.....»

若絲琳這麼說著,耳朵貼在無線電話筒上,一面就上了樓,沒注意到兒子緊跟在身後。天花板上的活門開著,梯子在原處,若絲琳爬上閣樓,眼前的景象讓她全身血液忽地衝上腦門:貝勒圖倒在地上,側臥著,頭下一大灘血,若絲琳只來得及在電話上大叫:“出事了,我撥15(報警)!” 突然頭上遭到重擊,眼前一黑,在意識喪失前一霎那,她感覺有人在拖她的腳。

若絲琳數分鐘後醒了過來,全身疼痛,她勉強支撐著下了梯子,到兒子房間察看,人不見了,她這才明白過來,貝勒圖死了,尼古拉殺了他。尼古拉上到閣樓找貝勒圖說話,等後者轉過身背對著他時,抓起地上的一把撬棍,朝他後腦砍下去。然後下來換了身衣服,以免若絲琳看到血跡。尼古拉接著攻擊自己的母親,多數認為她要報警,和貝勒圖是一伙的,都是他的致命敵人。

若絲琳頭部傷得很重,被送到醫院急救。尼古拉開了車逃跑,在高度緊張下,幾公里外便撞上了樹幹。他躲進附近樹林子裡,在地上挖個大坑,蹲進去,再用樹枝遮掩住。他靠這種在軍隊學來的野外求生技巧過了一夜,次日上午在樹林邊上被捕。他在警察局,以及後來在法官面前都說,這麼做,是因為“我媽要毒死我!”

尼古拉被送進吉隆德省專收難治病人的卡地亞柯醫院。兩位精神病科醫生檢查他的結果均指出,他在案發當時神智不清,因此不能讓他出庭受審。遭兒子攻擊後,若絲琳健康嚴重受損,頭一轉向左邊就劇烈暈眩,定期去看按摩醫生,許久也見不到甚麼療效,她的農場工作也只有停了。

事情發生之後,她未再見過兒子,因為尼古拉始終認為母親要陷害他。尼古拉的姐姐想討他歡喜, 寄了一張以前和他的合照給他,被他當即撕得粉碎。尼古拉在家裡的照片也早被他全部銷毀了。而這些照片,是健康時的尼古拉僅餘的人生痕跡。

2010-05-20, 巴黎。


附註/ 醫生答問:

精神分裂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早期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如不理采亲人、不讲卫生、对镜子独笑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即表现为思维紊乱,病人的思考过程缺乏 逻辑性和连贯性,言语零乱、词不达意。此外,比较典型的症状,还有妄想与幻觉。所谓妄想,即毫无事实根据的想象,如认为有人要谋害他,或者以为自已是伟大 的发明家或盖世英雄等。
这类疾病要及时系统彻底的接受治疗。

由于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明确,因此,治疗主要针对的不是病因,而只是症状。一般认为不能根 治本病,但治疗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如:适应环境、缩短病程、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精神衰退等。虽然很多人害怕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无 故伤人,其实他们的暴力倾向不比一般人多。精神分裂症是一个较严重的病,但三分之一患者其实生活近乎正常,另三分之一患者虽然有症状却仍可以住在家中。

家庭是患者的生活基地,对其影响较大,所以应同时积极配合家庭治疗,这对防止病情复发和疾病恶化能起到重 要作用。在常人眼中,患者可能思想和行为都古怪,但他们同样须要尊重、爱、和关怀。患者家属应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原则及方法、预后等。更应予以同情、体 贴、耐心和蔼的态度配合治疗,采取合理而切合实际的方法来处理患者与家属的个人问题。家人可以提病人服药,病症出现时及早就医。研究证明家庭处理好,能减 少病情复发。尤其是不应该羞于给患者外出,患者愈参加社交和工作,病情也愈易稳定。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認識“群众杀 手”,杜绝校園血案後患

上海东方早报,早报自由谈/2010-5-18 1:29:36

文/楊年熙

“弱勢群體民生需要和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貧富懸殊差距大、官員腐敗問題嚴重、司法缺少公正、社會浮躁、沒有理想”……這些,被民間輿論指為激 發校園慘案的社會因素。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兩個月內的第五件校園慘案(“陝西漢中案”)發生的次日通過鳳凰衛視講話,亦表示要正視事件的根源,在加強治安 措施之外,探討“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對高層這一表態,各界議論紛紛。但是,在這片激動擾攘中似乎一直有個大空白,而且事關緊要:這些案子的凶手屬於何種 罪犯,所來何自?如何防範?不明白這些,不從這裡著手研究,“杜絕後患”必定難上加難。
  

這類走到群眾中濫殺的案例,全球最高發生率是在美國,專家研究也最深入,稱之為“mass killer”(群眾殺手),有別於 “serial killer”(連環殺手)。不論是群眾殺手或連環殺手都有一個特點,便是不接受任何命令,是有預謀的個人行動。因此戰爭期間的種族屠 殺、接受政治或宗教當局命令的國際恐怖分子以及和人簽約的職業凶手,都不是“mass killer”。
  

連環殺手犯案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數年,甚至數十年)在不同地點進行,逃避逮捕,潛伏隱匿,重復作案的間隔期有時長達數年,在周圍人均將他當作 好好先生時突然再犯。定義上在同一地點連殺三人以上的“群眾殺手”,慣例是事後當場自殺(除非沒能來得及),或者到警察將他射殺為止。在他已經混亂的意識 中,達成了個人價值的“無限提升”:犯下此類案子,基本上是個“突現個人價值”的手段。也因此,“群眾殺手”作案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越多人看到越好,懂網 絡的還會事前發布消息或留下恐嚇錄影。他不是士兵上疆場將生死置之度外,而是以赴死為目的,拉上盡可能多數的人陪葬。如此,死刑對他毫無意義,自然沒有任 何嚇阻作用。福建南平案凶手被槍決當天下午便爆發廣東湛江雷城第一小學攻擊案,是又一個實證。
  

(在美國)“群眾殺手”一般用槍,像在玩電腦游戲,和被害人保持距離,自己身上不沾血跡,也就是說,在案發當時,他有虛實不分的病態反應,即使 他事前有“預謀”,也是在一種幻覺狀態,認為有人要害他,或者有個聲音不斷要他這麼做。這種幻覺預謀有時會持續很長的時間,沒有遇到直接的刺激因素也就隱 而不發,不過這是在剃刀邊緣,沒有藥物控制,發作只是遲早的事。而“連環殺手”多數用刀,殺人在於滿足嗜血的衝動,同時是一種帶著性攻擊的變態虐待狂行 為。中國不同於美國之開放槍支自由買賣,對槍械管制嚴格,這幾次校園案用的都是容易取得的廚具工具刀,因而形成群殺案犯罪學研究史上的新例,近身砍殺也分 外慘烈。
  

至於犯罪的深層原因,西方過去對社會問題的研究,認為是利益衝突導致社會衝突,也就是個人或群體某些應享的利益未能獲得滿足,乃起而抗爭。德國 哲學家和社會學家阿克塞爾·霍耐特(Axel Honneth)則從分析此類抗爭中各種被蔑視、受屈辱、傷及個人尊嚴等負面感覺中發現,導致社會衝突和暴 力事件的,其實是一個“個人價值無法獲得承認”的問題。自定的獲承認標准不一定合理,但給予承認有時被工具化了,而並不真實,以致造成反效果。“獲得承 認”,有三大原則,一是愛,二是得享權利和司法上的公正,三是對個人生產力的肯定;失業的人喪失了貢獻社會的渠道,挫折感也特別強烈。愛的獲得也要看自幼 家庭環境和成長的過程;成為社會邊緣人,感覺遭到排斥,認為社會不公平的怨恨之心便油然而生。阿克塞爾·霍耐特說:“沒有這份承認,個人無法完成自我。” 一個健康的社會,其人際、文化和政治環境必定能讓每一個個體發展自主特性,和自己保持良好關系。
  

前面是西方根據大量實例研究得出的結果,卻好像在談這兩個月來中國發生的數起以幼兒為對像的攻擊案。從已被正法的鄭民生開始,若將每個凶手的背 景遭遇和案發經過並列對比,會發現很多雷同處,這是研究中國罕見的“群眾殺手”的起點,可替犯罪學和精神病學建立檔案,作為整個防範、治療、懲戒等配套措 施的理論和實踐依據。應急上,不妨設立免費熱線電話,接受投訴,給予疏導,如防範自殺和家暴的台灣“張老師”、“生命線”等的做法,總之不能讓有問題成員 的家庭孤立無援,直到危機爆發。若只是“嚴打”,只怕不知從何打起。
  

校園襲擊案令民心激動,出現“以毒攻毒”的言論,主張去報復凶手的家人。殊不知,“群眾殺手”最大比例的攻擊對像就是他自己的家人親友。攻擊校 園,等於從人們最痛的地方下手,也連上傷害兒童和小動物的原始社會野蠻作風,“mass killer”犯罪史上別無前例。“以毒攻毒,以眼還眼,以殺制 殺”,不過讓原本健康平衡的人也落入暴虐氛圍之中罷了。
  

此次擾攘感到的另一個空白,是沒有談論對全國孩子們在課堂上一律做心理輔導。幼小的心靈遭此重挫,能不做噩夢嗎?能不懷疑課本上的道理嗎?能不 感到不公平嗎?必須迅速徹底疏導,讓孩子們用圖畫,用文字盡訴郁積,而非表面壓制而內心翻騰,否則很可能留下未來社會問題的禍源。
  (作者系旅法學者)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4/userobject1ai222535.shtml
(上海東方早報版面網址)
 


  

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巴黎鐵塔遇成龍-巔峰時刻拍片現場報導

               欣見成龍來訪網易博客,整理舊文分享博友

2006年10月16日......


◎楊年熙


在現場工作人員,一位說法語帶濃厚美國口音的女孩帶引下,登上成龍的專用旅行車,他正在吃晚飯,面前幾個一般中餐外賣店所用的錫鐵盒子,但他說是「好朋友做的飯」,有紅燒肉、鑲豆腐和開洋白菜,外加辣椒一罐,很對胃口。

像他「住」的這種比遊覽客車小不了多少的旅行車,在十六日這天的暮色中,悄悄地在艾菲爾鐵塔腳下的樹林中排了一長列,好萊塢的製片機器在大力轉動,而一般民眾卻渾然不覺。成龍在吃飯,技術人員在百來公尺外部署燈光,散播人工霧氣,噴灑地面,晴朗的巴黎初秋夜晚就成了鬼影幢幢的霧夜,路障圍起,閒人莫入…

「尖峰時刻第三集」十六日晚間在巴黎鐵塔出外景,除了兩、三百現場工作人員(美國和法國各半),尚有一百五十名臨時演員。但他們分散各處,靠耳機聯繫,井然有序,站在「核心場內」到處張望,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來。好萊塢拍片的這種深入每一個細節的「秩序」,成龍去了美國十年,還是「習慣不了」 。

此外,他始終感覺美國人「太浪費資源」,他說:「這樣一個攝製隊,他們的吃飯、住旅館、交通等雜支,就夠香港拍十五部片子!一點不誇張。」他說,自己是苦出身的,任何浪費都看著可惜。

但是像「尖峰時刻」這樣的美國片,全球市場多麼大,他們有本而來,花得多也賺得多,不是?成龍點點頭。「拍這套片子,很有樂趣吧?」料想不到成龍大搖其頭,完全沒有國際明星的外交詞令,也沒有掉進此問的外交詞令中。

他直直看著你,愷切地說:「拍好萊塢片是沒有辦法。」他們價錢高,在亞洲絕對不可能得到。而且「反正也沒有損失,沒有什麼對華人不利的情節」,以好萊塢片的所得,再回到香港拍自己喜歡的片子,像「神話」、「寶貝計劃」、「新警察故事」,不是都很成功?
他說,頭兩集「尖峰時刻」在亞洲地區賣座不佳,正符合了他個人的預感:不合亞洲觀眾口味嘛!但這部片子在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都很受歡迎,這就好了。何況,他的慈善事業也需要經費。

說到這裡,成龍高興起來:「我早年很苦,過去拍片的環境也非常辛苦,今天能夠成功,固然靠自己努力,但總感覺上天很眷顧我。世界各國政府,各地影迷,都對我那樣熱情,我似乎不屬於那一個國家,也同時屬於所有國家,是個世界公民。所有的回饋都是應該的。」
外面敲門了:「interview !」專訪時間到了,成龍拿出他「代理」的兩輪手控車,站了上去,姿態優雅地示範滑動和剎車,放開手單靠腰力輕輕掌控:「多了不起的發明!」他帶了兩輛來,也提供他的銀幕搭擋使用。安排在拍攝現場旁的專訪是為了以後出DVD預備材料。「臨時演員就位!」的叫聲傳了過來…

讓成龍在片場完成工作,臨分手時他招呼著:「我們下次拍街頭飛車,你可以來看。這裡,上了鐵塔,你們都不能跟上去的。」他是此片的動作導演,格外關心演員們的安全問題:「口袋裡不能放零錢、筆,掉出來,高處落下,打傷人的,也不能帶手機,風大會被吹走…」


在鏡頭圈外觀看拍片,成龍飾演的人物坐計程車過來,下車,過馬路…導演叫:重來!他路過守望的工作人員群,以及偶然路過,挨在邊上睜大了眼睛的民眾,都笑瞇瞇地招呼。記者背後一起隔著馬路觀望此景的工作人員此時紛紛評論:他親切極了,很好的一個人!
   
2006-10-16巴黎歐洲日報/2010-05-13更新


在旅行車內,成龍說,我都吃完了,沒關係,再吃一 點給妳拍 !/楊年熙攝影

校園血案天下大痛,應急要快。

◎楊年熙


“中國有虎姑婆,西方有大野狼,只怕以後嚇唬小孩子,說“送你到中國去上幼兒圓!”今天受到驚嚇的中國孩子,做了妥善的及時心理護理嗎?否則留下的創傷很可能影響他們一生,留下未來的社會問題禍源。”

在網易博客的“輕鬆寫”留下這點感言,自己打了個寒顫,憂傷像層黑霧,罩了過來。曾幾何時,將孩子當成掌上明珠手中寶的中國,成了集體濫殺小小孩的國家,大眾殺手犯罪史上別無旁例。昨晚法國電視黃金時間的20點新聞鄭重播報前一日的陝西漢中幼兒園慘案,加入很多他們自己的實地採訪和民眾反映,強調在短短時間內發生五件攻擊兒童的濫殺案。

“大眾殺手”(mass killer)是一種特別型態,根據社會學和犯罪學專家的定義,首先他不接受任何命令,是單獨行為,因此戰爭期間的屠殺和恐怖份子行為均不屬此列。

從3月23日的南平案開始,就有一種抑制媒體報導的取向。主要理由是,不替兇手做宣傳,不要把他塑造成一個英雄。但是,在鄭民生被槍決當天下午就發生了另一樁同類案件!其實,“禁止公開討論”是對媒體成熟度和社會責任感的不信任,問題不在於抑制報導,清潔版面,粉飾太平,而在於如何報導。鋸箭,傷口便發炎潰爛。

我認為,値此危急時刻,第一要加強民間自衛,要自衛,便必須獲得消息,否則一無警覺性,再來無從反應。中國總理溫家寶昨天(五月十三日)在鳳凰衛視上講話了,大意中包括偵察精神病患,給予治療,“解決深層次問題”。看來已不再禁止討論,而且紙包不住火了,難道讓外國人來討論嗎?

所謂加強民間自衛,我覺得不妨開闢一條單一熱線綠色(免費)電話,全國一個號碼(容易記:譬如13),專門受理情緒不穩,有暴力傾向案例的投訴。接線員屬於接受過培訓的人員,對這類通報能初步衡量輕重,決定是否轉告醫療專家受理。若打電話者本人精神不平衡,接線員知道如何與之對話,如臺灣的“張老師”,法國的“家暴舉報”,或其他“生命線”專線電話的做法。尤其不要讓有問題成員的家庭孤立無援,像江西吉水五月九日案那樣,太太帶著孩子避難鄰居家,醞釀數日終不能避免,而濫殺竟然持續一小時,中間有不會打電話,電話壞了等等難以置信的可怕細節!

熱線電話的接線員經過短期訓練應該便能勝任,然後背後成立專家小組,進一步就是建立整個心理護理、藥物醫療、刑事犯罪審理等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了。據悉,精神病患可用驗血和驗尿做初步鑑定,像檢查癌症罹患指數那樣,中國專家們應該早有研究。

對於“不要委罪於精神病,而推卸社會和國家責任”的說法,其實邏輯上是不通的。若是精神病,有對付精神病的方法,別的方法無效,就像濫殺無辜的大眾殺手本來就是要自殺,死刑予他毫無意義,自然沒有任何嚇阻作用,相反地,會刺激血案的再度發生,這有前例和研究報告為證。再者,說是精神病犯罪,社會和政府一點推卸不了責任,因為,為甚麼沒發現他?沒把他關起來?沒有給予治療?而且,他本來好好的,怎麼會突然發病?這,不都是社會的責任嗎?

暫時借博文抒發鬱積,結構不嚴,有待深入,主要意思有了。

2010-05-14,巴黎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新女性的“外遇權” , 男女平等又一章。


◎楊年熙


現代女性生活型態的形成,對法國婦女出而言,1975年是個轉捩點。男女平等不光是個薪資單的問題,還有大家比較沒有留意到的,在法律上對待男女婚外情的態度。這年以前-其實還是很近期的事-丈夫在外有人,法律是容忍的,女性若如此,就觸犯法紀。

直到1975年,理論上夫妻雙方都應對婚姻忠實。但妻子有外遇,少則三個月多則兩年監禁,丈夫另結新歡,只有當他把外遇對象帶到家裡來才處以罰款。夫妻離異,僅在三種情況下得以獲准:發生外遇、一方因侮辱行為被判刑,以及瘧待和嚴重辱罵。1975年的新離婚法首先對婚外情撤消了所有刑責,離婚則只要雙方同意即可。此外,妻子沒有非住在夫家不可的義務,即使有一方尚未同意,一決定離婚便可終止共同生活。

法國婦女今天享有的自由,其實在她們母親那一代都還不可想像。1975年以前,妻子必須隨丈夫居住。再早十年,直到1965年,女性婚後對兩人的共同財產沒有任何權利,若無丈夫同意,她不能擁有和管理個人財產,即便兩人已經分居。她要外出工作得丈夫簽字同意,尤其不能單獨完成任何法律手續,因此1965年之後,已婚女性才有權在銀行開戶頭!

1975年實施新離婚法的前一年,法國第一位女性健康部長西蒙魏夫人爭取到通過自由墮胎法,也就是在法律准許採取避孕法(1967)之後八年。婦女性解放開始破除法律禁忌大步落實,1965年對女學生開放技術學科則從知識的獲取擴大女性就業機率,但是到2000才頒布實施男女從政比例均等法。

法國婦女有了這樣的自由,如何享受?很簡單,以男性為榜樣。兩性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生育被控制住之後,女性式的婚外情也出現了。過去女人愛上有夫之婦,在男人“準備離婚”的謊言中年復一年蹉跎青春的怨婦例子比比皆是。今天女婚外情的男對象則多數不會碰到硬要改嫁過來的麻煩。女性這種婚姻之外的探險,首先是希望維持個人靈與肉的煥發,把變成了床頭人的那位白馬王子喪失的一切魅力找回來,讓自己繼續做個戀愛中的可愛女人,白頭偕老的依舊是家裡的丈夫。這是新女性的理想,不傷及丈夫孩子,做一個活潑完整的女人。萬一墜入情網-“恨不相逢未嫁時”-就不是玩女性性解放的高手了。

美國著名喜劇影集“六人行”(Friends)有一段戲可以很簡略地說明一種現代婚姻烏托邦。喬艾偶然發現父親有外遇,為母親不平,揭穿父親的遊戲,威脅說要告訴母親。當他把這事向母親報告時,卻被責怪多管閒事。母親說:“你那裡懂,以前他老愛發脾氣,對甚麼都沒耐心,現在呢,怕我戳穿,對我服服帖帖的,時不時地獻殷勤,我們感情反而比以前還好。這樣有甚麼不好?再說,我和她比,我總之是合法太太啊!”

過去做民意調查,“你曾有過外遇嗎?”僅8%到10%的法國婦女給予肯定答覆,男性則達22%到25%。不過社會學家分析,男人好誇大,女性則未忘記母親的告誡:“千萬甚麼都別承認!”。因此最好挑選一些具代表性的例子,從這些女士口中去直接了解。新觀察家週刊就此整理出一份專題檔案,而發現,首先,“外遇”、“婚外情”,這個過去要在教堂向神父告解的“罪”,現在僅2%的婦女仍有此意識,24%認為是對配偶的背叛行為(多數比較年輕單純,相信愛情,也就比較不妥協),但是71%拒絕批判有夫之婦的外遇行為。

男人在一起喜歡談女人,傳統上這是女人之間的忌諱話題,現在呢?把情人拿來比較是有的,對丈夫則依舊三緘其口。至於究竟是甚麼因素致使女人去做一件始終被視同背叛,而且有破壞婚姻之虞的事情?可以大體歸納如下:1-處不來,結婚是場誤會(60%)。2-婚姻乏味(38%)。丈夫當著她剔牙挖鼻孔,夜裡打鼾,人發福,不注意衣著舉止,再也不送花,總之日常生活裡不再有任何感情的激動,一湖死水。3-婚外情是為了報復丈夫對自己不忠(47%)。在過去,妻子發現丈夫另結新歡,哭得死去活來,痛不欲生,現在她想:“我何不一樣畫葫蘆?最好是和他的上司,而且讓他知道!”

另有50%屬於第四種情況,也是最嚴重的一種:“和別人一見鐘情”。這類墜入愛河的女人是非常決絕的,在律師面前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我愛上另一個男人,決定離開丈夫!” 孩子、家庭,曉以大義,都留不住她。她說,我得到煥發,這是我應享的權利!

現代女性的這種解放和煥發,很多不免有些自欺欺人的虛偽:“我在外面得到豐富的性生活,回到家可改善和丈夫的性關係。” 也有的將之變成一門藝術。對於這些藝術家,理想情人是工作同事,理想的機會是出差,到外地參加幾天的會議。她們多數在三十到四十歲之間,公司主管,收入高,經濟獨立,經常這樣找一夜情人,之後也能成為朋友。短暫的強烈震撼,然後各走各的麥迪遜橋,為以後留下可不斷重複使用的性幻想。要緊的是,不能真投入感情,也不能在丈夫那裡露底。婦女雜誌上教了許多招數:不要突然換髮型和生活風格、要仔細研究可用時間、隨時準備好紮實的藉口、買架自用手機、個人電腦帳戶設置密碼、留意銀行寄來的開支清單、消滅停車卡證據等等。

男士們很清楚,搞外遇不是件輕鬆的事,必須善加管理,步步為營。女士們學得快,但女人畢竟是女人,在這套遊戲裡的致命傷還是太容易動真情,不像那些外遇丈夫既要家裡的安適又要情婦的溫柔。女人會不顧一切地往前衝,不惜拋家離子,80%的離婚都是女性提出的。“美麗佳人”婦女雜誌搖頭歎息:這些女人是自由性生活遊戲裡的生手。理想情人,應該是婚姻救生圈,而非破壞婚姻的第三者。真正的玩家是丈夫情人兼有,穩固的婚姻加上外遇的顫慄和刺激,所謂“忠於丈夫,也忠於情人”,情人是減壓器,理順了情緒再回報丈夫。

話雖這麼說,即使女人做得到,新女性的“大女人主義”對象那裡找?作為情人的男士們其實十分惶惑:她們究竟要甚麼?在旅館房間裡等女主管情婦開完會過來的男人感到羞辱,還沒有學會適應女性的“不忠權”,而女士們在滿足合理追求幸福的衝動,和維持生活安全感之間亦無法拿捏得宜。她們希望身邊的男人既有雄性的強壯又有女性的細心溫柔,既是保護者,又是需要被保護的大孩子。

女人進入男性的性生活自由圈一定會比男性中心的舊社會複雜得多,但男女平等也許就值這個價吧 !

2010-05-12, 巴黎。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假瘋子,真罪犯


河南農民徐林東冤枉“被精神病”了六年, 
法國有一樁類似的例子,不過方向倒反。
下面是這個假瘋子真罪犯的真實故事。





◎楊年熙


房間只有八平方公尺,除了一張直接放在地面上的床墊,一個塑膠桶,別無他物。塑膠桶是用來方便的,管理員每天來倒一次。三十二歲的吉斯蘭在裡面已禁閉了十年,把母親送來的書報翻完了,就來來回回在室內打轉,牆頂上一架紅外線閉路電視監視器二十四小時不間歇地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

十年來,法國西部濱海莫比昂省(Morbohan),聖艾維精神病院的醫生就用藥物控制吉斯蘭的病。他得的病讓人聽了都不寒而慄:精神分裂症。幾個禮拜前,情況有了變化,醫生們為了檢測治療效果,逐漸減輕吉斯蘭服藥劑量,一面密切觀察他的變化。照理他應該出現或輕或重的發病症狀,因為精神分裂症是無法根治的,只能遏制,停止用藥便會復發。然而吉斯蘭生活如常,和過去一樣平靜無事。

難道奇蹟治愈了一個犯了殺人罪的病人?這是不可能的,世界醫學研究還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那是怎麼回事呢?只有一個可能:他壓根兒沒病!

要知道事情的緣由得回朔到1998年。吉斯蘭當時剛二十歲,住在莫比昂省靠近旺奈市(Vannes)的小鎮塞內(Séné)。 這一帶的房屋習慣漆成淺藍、粉紅、鵝黃等悅目的顏色,經過海風吹打,色澤變淡,反而益增風味。 吉斯蘭從小只想到將來和父親一樣出海打魚,現在長成一個強壯的青年,可以正式實現兒時的心願了。但他心裡並不舒坦,情緒起伏不定,原因是他戀愛了,終日疑神疑鬼,患得患失。

吉斯蘭戀愛的對象叫蘇菲。蘇菲很小就沒有了母親,童年鬱鬱寡歡,寂寞的時候只有寄情於大海。她和吉斯蘭是莫比昂一所海洋漁業中學的同班同學,兩人很處得來,畢業後便決定住在一起,開始共同生活。吉斯蘭受雇於一艘大型漁船,蘇菲在旺奈的一家漁獵用品店找到售貨員的工作,離兩人的小家僅六公里路。一切應該十分美好才是,但小兩口跨入家庭和職業生活的這第一步並不順遂,比在學校時談戀愛時又多了不少摩擦,經常為了細故爭吵。這樣過了幾個月,習慣了清靜的蘇菲忍受不下去了,決心告別這場令她失望的初戀。


這個變故,吉斯蘭怎麼也消化不了,主要感到自尊心深受打擊,有一次他狂怒中甚至差點把蘇菲勒死。蘇菲大受驚嚇,當即上警察局報了案。這件事發生後數周,她遷居到數百公里外的另一個城市雷恩,在一家魚蝦店當售貨員,並在雷恩足球場附近的維勒壤區工人宿舍(右圖)找到一間房間安身。吉斯蘭不知怎麼打聽到了她的聯絡處,1998年12月5日晚上,他約蘇菲見面,蘇菲竟然答應了在宿舍等他,為甚麼沒想到他可能故態復萌再對她動手呢?

吉斯蘭在蘇菲那兒留得很晚,房裡又傳出吵架的聲音,越來越激烈。宿舍平時很安靜,其他房裡都聽到了,奇怪沒有任何人敲門看個究竟,尤其無人報警。當涉及男女私事,法國人之尊重私權有時到了冷漠的地步。子夜前後,房門被砰然推開,蘇菲奔到走廊上,吉斯蘭追了出來,手上拿著他隨身攜帶的小刀,原是用來在漁船上危急時切斷繩索的。他一刀扎進蘇菲的背心,蘇菲倒了下來,他將她拖進屋內,將門反鎖。吵架的聲音沒了,宿舍裡回復了安靜,其他人大概以為暴風雨過去,小兩口又言歸於好了。

沒了聲音,是因為蘇菲終於死在說愛她的男人手中。吉斯蘭赤手把痛苦呻吟的女孩勒斃,然後躬著身子蹲在她旁邊。如此守了一夜,天快亮時,他悄悄離開,趕上第一班往巴黎的火車。上午九時,清潔女工打開房門,赫然發現蘇菲倒在血泊之中。整棟宿舍驚嚇不已,這才報了警。警察不過花了數小時便查出嫌犯身份,以及他這兩天的行蹤,從他自旺奈抵達雷恩時下榻的旅館到前來女工宿舍。之後他做了些甚麼?用不了多久,謎底也揭曉了,包括兇嫌逃亡的過程。十二月八日傍晚,案發後僅四天,吉斯蘭在雷恩車站落網,他從巴黎返回,衣服上還留著血跡,是蘇菲的血。他很快招供,但是對為何這麼做,一點也說不上來,好像殺人的過程是在無意識之下進行,是一種完全無法控制的衝動。調查人員開始懷疑他是否病了,得了精神分裂症!這便是吉斯蘭落到今天這個境地的起因。

在1999年一月到四月中間,專家們前後替他做了不下五次精神病檢驗,經過長時間問話,每一次都得出同樣的結論:這位青年漁夫患了精神分裂症,在他殺害蘇菲時本身也是受害者,被“喪失分辨能力”所害。換言之,他對他的行為有責任,但是沒有刑事罪,因此不能讓他在法庭受審。同年九月,當地省長下令將他送進精神病院。三個月後,法官依法做了不予起訴判決。理論上事情到此也就該落幕了,不過只是理論上而已。

2009年夏天,也就是十年之後,當時受理吉斯蘭案的女律師被大大嚇了一跳,這名精神分裂病患給他來電話,告知他要出院了!女律師打聽了一番,原來經過十年的“治療”,聖艾維的精神科醫生懷疑這位病人的病症不是真的。他們在他不知情之下逐漸減少每日藥量,發現有異後甚至根本取消,給他的是沒有任何療效的假藥丸,而他毫無反應,證明他精神健全,根本沒病!

2009年一月,醫生們致函雷恩地檢處,說明假冒精神分裂症案情。殺害蘇菲的刑事追訴權尚未過期,地檢處乃下令重開司法調查。吉斯蘭打電話給他的律師時,負責裁決釋放或監禁的法官剛決定在等候審判期間,先給予有條件假釋。可是省長不願撤消在精神病院強制住院的決定,也就是說,司法上判定他沒有瘋,省長依舊認為他是個危險病人。事情怎麼會鬧到這個地步的?

自從吉斯蘭“全部恢復清醒”後,他不斷向律師抱怨住的環境太差。他說,十年來我就生活在這麼個小方塊裡,整整218天,身上除了白天晚上都不換的睡衣,沒穿過別的衣服。有一天,一名護士拿了個新塑膠桶給我,居然還問我高不高興!吉斯蘭現在想離開精神病院,到正常人的監獄去。但這件事還留著許多疑點待解....

醫生們對診斷錯誤的說法是:“精神分析不是項準確的科學。”這點沒錯,但多位醫生又怎麼會在五次檢驗中都判斷錯誤呢?是吉斯蘭裝瘋?以為精神病院的待遇比監獄好些?後來發現病院其實也是座監獄,還得接受醫藥治療而後悔了?或者他當時是否也認為自己瘋了?以後開庭審判,陪審團是否可以將過去這十年算進他該服的刑期呢?至於假釋,萬一吉斯蘭又犯案呢?

此事仍待後續發展。


塞內安娜碼頭自行車道,曾見吉斯蘭和蘇菲戀愛時的身影。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鋼琴老師

  
長年的壓制使她只有從瘧待式性關係獲得快感,
情感和溫柔是一概不存在的。




◎楊年熙


麥克海內克(Michael_Haneke)獲得二00一年刊城影展最佳男女主角的“鋼琴老師”(La_Pianiste)歸類為禁止十六歲以下未成年人觀賞影片,因為裡面有一些難以入目的鏡頭,也因為它的含意需要比較成熟平衡的定力去了解。其實整體而言,改編自杰利迺克(Elfriede_Jelinek)小說的這部影片根本上讓我們看到各種衝突和對立,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或者在人和人之間。

影片一開始, 依莎貝勒.雨蓓 (Isabelle_Huppert)飾演的鋼琴老師艾莉卡,腦後規矩地紮一個髮髻,一件傳統過膝風衣,一臉嚴霜,未施脂粉。她躡足開門進來,不敢開客廳的燈。安妮.吉哈杜(Annie_Giradot)飾演的母親依然從臥室衝出來,厲聲盤問她下課後那三小時去了那裡,翻查她的皮包,批評她悄悄帶出去換的衣服。一個四十歲的單身女老師和古怪的母親一起生活,一位為音樂犧牲了愛情和婚姻的女人,她受到拘束但是仍然行蹤曖昧地晚歸…不過數分鐘,整個故事的基本佐料已經齊備。

艾莉卡還可以這樣和母親吵鬧又合好地繼續很久,若不是一個男學生執意突破她嚴謹的外表,攪動深井裡看似無波的水面。

在貝諾瓦.馬其麥(Benoit_Magimel)飾演的這名強壯細緻兼而有之的男孩子出現之前,我們看到的艾莉卡先是位很有才華的鋼琴家,受到學生敬愛的老師,然後萬分驚異地看見她進入一家情趣商店,在小隔間裡投錢幣觀看色情影片,而且從腳前垃圾筒裡撿起別人用過的衛生紙,捂在鼻端嗅著。因此當額前飄著金色髮絲的馬其麥被她的音樂所吸引而投身進去時,我們不免耽心純真將被邪惡腐蝕。後來發現和其他情結一樣,是非對錯,控制或奔放,大膽或靦腆,往往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也沒有確切的分野。

艾莉卡和馬其麥飾演的華爾特陶醉在彼此的音樂中,任感情在舒伯特和巴哈的樂章中交流的幾段戲,不靠形體的接觸而達到非常色情的效果,強烈的激情在人物的眼神中急速流轉,由於被包含住,而有隨時破殼而出的緊張,一把飽脹的弓在空氣中蓄勢待發。

華爾特愛上詮釋舒伯特的女鋼琴師,是透過作曲家痛苦的經歷寄託一種古老的浪漫情懷。但是鋼琴師達到詮釋的高峰,往往是長期壓抑自己,屈意求全的結果,這層保護膜一旦被戳破,奔流的岩漿便不可收拾。

艾莉卡自幼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在父母督促下苦練鋼琴,碰到華爾特,起初她可能不甘心就此投降,而製造各種阻礙,包括開列一張做愛技巧的清單,加進很多性變態的技倆。華爾特摔門而去,但是生理上他已被這個長他近二十歲的女人征服,或者他是陷在自己的瘋狂裡,不允許對方開出不兌現的做愛許諾。

馬其麥在飾演學生這個角色時,最感猶豫的是,華爾特是個壞人嗎?為什麼執意挑逗一個心如止水的中年女人?事實上,在這部影片中,很多非常矛盾和嚴重的事情都若無其事地被帶過,直到變成誇張的模仿。色情商店,做愛技倆,女主角在雲雨途中的緊急煞車,都令人忍俊不不置。他們之間的年齡和身份差異“不是個問題”,女主角剛梳頭洗臉,接著用刀片自殘陰部,若無其事地回答外面叫喚的母親馬上來吃飯,也不是問題。


他們追求的是什麼,個人的釋放嗎?以痛苦為代價?應該還是在嘲弄和抨擊所有違反本性的壓抑。

2OO1--3--01 巴黎歐洲日報/2010-05-08更新


女鋼琴老師
法文片名:La Pianiste
出品:2001年/法國,奧國/禁止16歲以下觀賞。
法國公映:2001-09-05/ DVD影碟上市:2008-04-10
片長:2:10
導演:Michael Haneke
演員: 依莎貝勒.雨蓓 (Isabelle Huppert), 貝諾瓦.馬其麥(Benoît Magimel), 安妮吉哈杜( Annie Girardot),
法國發行公司:MK2 Diffusion
影片本事:“鋼琴老師”改編自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杰利迺克(Elfriede_Jelinek)的小說。女主角艾莉卡是位四十歲的知名鋼琴家,在聲名卓著的維也納音樂學院任教,對待學生非常嚴格。她未婚,和對她管教嚴厲的老母親住在一起。她的性生活就是逛情趣商店,直到碰見一名執意追求的男學生。由於女老師本身的性壓抑和神經質,兩人的關係如狂風驟雨。女老師終於承認,母親長年的壓制使她只有從瘧待式性關係獲得快感,情感和溫柔是一概不存在的。男學生只好棄她而去。

女主角依莎貝勒.雨蓓特別介紹:
法國具代表性演技派明星,戲路寬廣,能粗能細,不畏任何難度。1955年出生於巴黎,父親是一家保險箱製造公司的大老闆,母親是英文教師。母親替安排上凡爾賽表演藝術學院,從70年代起開始在一些名片中擔任配角,1976年以“蕾絲花邊女工”(La Dentellière,導演 Goretta)成名,1978年25歲時飾演一弒父女兒(Violette Nozière,導演夏布霍Chabrol)獲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後來和多位以刁難著稱的法國導演合作,特別是夏布霍,成為這位作者導演最中意的女演員。演過“包法利夫人”,二戰期間被判處死刑的私自接生婆(“Une affaire de femmes”),殺人犯女郵務員(La Cérémonie)。後兩部影片使她在1988年和1995年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和法凱撒獎。
“鋼琴老師”使她在2001年坎城影展獲最佳女主角獎,2003年和2005年分別在San Sebastian和威尼斯獲終身成就獎。2006年,以她為模特兒的攝影展全球巡
迴。她非常活躍,亦經常演出舞台劇,每次均造成轟動。2010年新片計畫:參加影集“New York Unité Spéciale”演出。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高行健的戲劇訪談錄

◎楊年熙

我寫《生死界》,從無限小的個人到無限大的普遍生存意義,女人從旁觀察自己,得到一種淨化。但是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以禪宗很東方的意在言外作結:人不是上帝,拿不出解決的辦法來,能夠明白,已是明智…… /高行健


高行健一九九三年在巴黎首演的《生死界》,以及此前一年在奧地利首演的《對話與反詰》,是他直接 以法文創作最初的兩個作品,也是演出機會最多者。這兩部戲又將在二00一年的亞維儂藝術節中以新版本和觀眾見面,而且《對話與反詰》由高行健自行執導。首演當 時和他就戲劇創作所做的訪談,限於《歐洲日報》的版面,僅做了綜合摘要報導。高行健那時在法國已生活了五年,從事戲劇實驗和創作,即使從《車站》算起亦已 歷十二年,各種理論和實踐均臻成熟。今天趁他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身分訪台之際,將未曾發表過的錄音帶重新整理編寫,和讀者分享一個不褪色的時事。

新感受無法用舊形式來表達

問:您的戲劇是如何形成今天的面貌的?
高 行健:我向來很留意現代創作,從小就喜歡西方的藝術,後來對西方的各個戲劇流派都有相當的認識,受到很多影響,很難講最喜歡什麼,總之很欣賞其中的革新精 神。但是重複前人的東西沒有意義,中國傳統的包袱又過於沉重,有新的感受卻無法用舊的形式來表達;因為表達的形式就反應了一種思維方式和一種感受方式。我 於是在中國戲劇傳統的基礎上,在西方的現代戲劇中再求突破。

尋找本源

問:這種突破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高行健:像《生 死界》,說的是一個八0年代中期後,一個現代女人的感受,沒有情節,不展現故事,而是展現內心。這樣一齣戲要讓觀眾看得下去,就必須用新的手段來吸引人。 傳統戲劇所要的,舉凡衝突、高潮、懸念等我都不要,但是我戲中的人物非常鮮活,有他們的性格和複雜的心理,這些在舞台上展現出來就有戲可看,也就是說有 「戲劇性」。
貝克特是西方先鋒派最突出的代表,他的戲不好看,但是很好讀,讀的時候得動腦筋,舞台上卻不太看得出人物的心理感受。他號稱 「反戲劇」,我則相反地尋找原本的戲劇性,亦即強調是在劇場中當著觀眾表演,不是在製造幻覺。這其實和傳統中國戲劇是一樣的:《生死界》中的「她 說……」,源起便是《蘇三起解》裡的「那蘇三……」,但是在我手上變成新的東西,女人用第三人稱◆述,稱自己為「她」,把演員和人物分隔開來;只要強調是 在表演,是「我演你看」,在舞台上就有戲可看。西方戲劇則儘量「亂真」,讓人感覺生活其中,戲劇性自然相對減少。
其實布萊希特或阿爾多等西方戲劇大師都曾從東方戲劇得到啟發,我是個東方人,當然更理解東方的生命力在哪裡。就像繪畫,我找的是本源。黑白水墨畫是東方的精髓,西方人處理黑白絕對沒有中國人的優勢。

一齣戲最重要的是演員的演技


問:但是您承認和貝克特、尤涅斯科、阿達摩夫等在年齡上比您早一代的大師們間有承傳關係嗎?
高 行健: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前,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對西方文學的認識就僅限於羅曼羅蘭。我上大學時念了法文系,才接觸僅有的法國出版物,路易阿哈貢的作品 等,因此當時我是在對法國荒誕劇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開始最早的編劇和導演。一九七五年時,法國大使館的一位朋友借給我一些法國文學書籍,我發現到《等待果 陀》,就劇本而言,對我是很大的啟發。十年後,我在德國看到這齣戲的演出,卻感到非常失望,因為它沒有任何戲劇性。貝克特顯然太過於形而上了。相反的,惹 內的戲劇就比較「有戲可演」。尤涅斯科,我第一個翻譯他的《禿頭女高音》,這是一種黑色幽默;我必須高出於他講述的特點,如果等同於,就沒有創作的意義 了。
在我看來,戲劇不僅只是一個漂亮的劇本,更應該是一個可以在舞台上活起來,讓演員有戲可演的東西。戲劇的菁華,就是一個演員在台上,詮釋他的角色。因此,我認為在一齣戲裡最重要的是演員的演技。

我的劇作內容實際上很傳統

問:您的作品被視為先鋒派或現代主義,是否對中國大陸泛政治化的寫實主義的一種反駁?
高 行健:中國的社會主義寫實是一種官方政治路線,和藝術毫無關係。我當然有一種反駁。但是我不認為應該把我貼上任何先鋒派或現代主義的標籤。事實上,如果回 頭看看我所寫的劇本,我只是一個現代劇作家,作品內容上實際很傳統。希臘古典劇或莎士比亞的生命力永遠不會消失,而他們恰恰是在提升演員的價值。

演員要使自己成為中性

問:在您的種種觀點下,什麼是最好的演員?
高行健:以《生死界》中獨白的女演員而言,她不能和人物去認同,不必尋求表現自然主義的細節,而是隨時保持戲劇語調,讓觀眾從這種戲劇性步向想像的世界。
布 萊希特是演員戲劇的創始人,他的理論則是來自東方的戲劇,但他依舊是個西方人。中國演員其實還不是在演兩種戲(自己和人物),而是三種。演員必須經過使得 自己變成中性的階段,既非飾演角色的那個人,亦非戲裡的人物。在上場之前,他得在心理上和形體上將自己淨化,用高度集中意識來排除他對本身私生活的記憶。 這種過渡階段,我覺得非常重要,因為戲劇性就是從那裡出來的。因此我們所面對的是三種戲劇因素:演員本人、中性的演員(被西方戲劇所忽略),以及人物。
我希望以各種方式來展現一個演員的表演如何經歷這三種階段,以及三者合一後,在演員和觀眾之間所建立起來的,活生生的交流。這也是為什麼我讓《生死界》的女主角用第三人稱來談自己。

從兩性關係深刻表現出生存的焦慮

問:《對話與反詰》和《生死界》的主題可以說都是男女之間的關係,亦含有很多哲理,您是如何看待和處理這個題材的?
高行健:從一九八九年的《逃亡》到九一年完稿的《生死界》,都是從心理活動著手,探討兩性關係。沒有比兩性關係更深刻、更隱祕,更能表現出自身焦慮和矛盾的了,而這種種非理性的荒誕,在在顯示出我們生存的意義。
《生 死界》從夫妻日常生活的現實開始,女人抱怨和丈夫的感情已經死亡,兩人無法交談。結果丈夫被她的抱怨變成了一個衣服架子。女人感到也許夫妻關係的敗壞錯在 自己,於是開始沒完沒了地自我剖析。她越講越黑,設法往童年的回憶逃脫,記憶是否真實亦無法確定,同樣是解不開的痛苦。她進而回憶到少女、少婦時期,仍舊 一片黑暗。後來發現痛苦來自一個男人的眼睛,這個老是注視著她的眼睛又變成一個女人,其實還是她自己。她最後往宗教尋求解脫。我在這裡借用了唐代筆記小說 裡,女尼解剖自己告誡想篡奪王權的將軍的故事。以女尼清洗五臟六腑象徵女人排解不了的煩惱,以及她想獲觀音超度而不可得的悲哀。
西方對待痛 苦是從外面加以分析,東方則是內省,走向靜觀。禪宗的高度理想不是崇拜偶像,皈依什麼,而是「佛就是我」、「明心見性」的超脫。我寫《生死界》,從無限小 的個人到無限大的普遍生存意義,女人從旁觀察自己,得到一種淨化。但是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以禪宗很東方的意在言外作結:人不是上帝,拿不出解決的辦 法來,能夠明白,已是明智。

雖演出成功觀眾仍有限

問:談談您所接觸的創作環境。
高行健:中國大陸儘管比較開放了,對藝術家的意識形態控制仍然很嚴格。台灣,甚至法國都很商業化,對創作自由造成無形的障礙,使得藝術家為了生存必須投合市場趣味,走通俗化的路線。
但 是我在法國很幸運得到文化部和民間機構的支持。《生死界》即為文化部預約,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寫成劇本。羅蘭─巴霍特劇團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圓環劇院首演 此戲,製作費高達四十萬法郎,由法國文化電台和伯馬偕基金會分擔。這個基金會對演出的支助僅限於在劇本編寫上已經獲得支助的作者,正好是我的情況;它也參 與亞維儂藝術節的製作。

高行健曾說,他的戲劇屬於上層文化圈的產品,儘管演出很成功,觀眾層面極其有限,不是能夠賺錢的東西。去年十二月二 十七日,中華民國駐法代表郭為藩邀請高行健與巴黎文化界人士晚宴,席間談到台灣原擬製作他的大型新戲《八月雪》的計畫。如今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幫襯下,所遇 到的困難也許可以迎刃而解吧。

【2001-01-30/聯合報/37版/聯合副刊】

附圖;2008年巴黎貝赫納畫廊(La Galerie Claude-Bernard)個展。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只要在一起

四条平行线偶然相交,
却迸出了温暖的火花。

◎楊年熙

               

影片中的四個人物形體上原本很接近,都住在巴黎同一棟樓裡,這種接近很可以使他們和一般「鄰居」一樣「老死不相往來」,甚至彼此憎恨懷疑。但其中的女孩嘉蜜爾跨出了第一步。這一步很不合常規,她不知憑的什麼直覺,或當時真的沮喪到難以自持。總之她這個舉動改變了四個人的命運,四條平行線偶然相交,卻迸出了溫暖的火花。

老牌導演克勞德.貝里(Claude Berri)的「只要在一起」(Ensemble C’est Tout),看完之後,您忍不住想笑,難得如此輕鬆愉快,又擔心是否太庸俗淺薄了?此片的特色有點過時:散發一種很單純的,幸福祥和的感覺。
「幸福感」很難描述,不小心便落入粗俗濫情,導演的手法是個關鍵,好演員更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影片改編自女作家安娜.卡娃達(Anna Gavalda)的同名暢銷小說,這是她繼「希望有人在什麼地方等我,而且我愛他」之後,又一本以三十歲單身男女的感情生活為主題的成功之作。
故事中的嘉蜜爾住在巴黎戰神廣場附近一棟舊式華宅的頂樓佣人房裡,她有繪畫的天份,但缺乏自信,和母親關係很差,靠做清潔工維生。她有天在大門口碰到同樓的菲里貝爾,後來邀他一起「野餐」 。

菲里貝爾提著野餐籃子,冬天裡一頭大汗地登上嘉蜜爾的佣人房,籃子裡是他祖傳的精緻瓷器。他原是俄國貴族之後,在祖產出售之前暫時住在這棟大公寓裡,收了一名房客,弗朗克。
弗朗克在餐館廚房做二手,祖母波萊特年老體弱,被迫離開自己的獨院房屋住進養老院,老人家離不開所養的貓和鳥,以及院子裡的花草,不免對這唯一的孫兒有些怨言。弗朗克鬱鬱寡歡,脾氣暴躁,常帶女人回家及時尋樂,看來是個不好相與的人,但是他每周唯一的假日都用在跑遠路探望祖母上…

這四個人物承受著不同的生活的壓力,但也都有背後的希望。嘉蜜爾筆下的人物素描經常在鏡頭特寫中出現,她也許能有另類生活呢?菲里貝爾是風景名信片商店的售貨員,有口給的毛病,卻立志當舞台演員。弗朗克對祖母的孝心在他暴躁的外表下隱藏著轉機,使得他和嘉蜜爾的相愛變為可能。祖母波萊特則成為三個年輕人之間的連接線,因了和她的關係,以及對待對她的態度,而顯露各自的善良本性。

飾演菲里貝爾的羅蘭.史妥克(Laurent STOCKER)是科班出身的舞台演員,這是初次在電影作品中挑大梁。他非常生動地塑造出一個十分有趣和突出的人物。弗蘭莎.貝丹(Françoise BERTIN)飾演八十三的老祖母,讓嘉蜜爾畫半裸人體素描的一幕很讓人感動。
嘉蜜爾的角色本來是由夏洛特.甘斯寶(Charlotte GAINSBOURG)飾演,但影片拍攝二個月後,她度假中墜馬受傷,而由奧德莉.竇杜(Audry TAUTOU)接替。竇杜早看了原作小說,而且將自己設想成嘉蜜爾,並向導演透露過,「萬一有事」她願意頂替。從「愛美莉傳奇」之後,竇杜在這裡又演出一個手中像有仙女棒般的人物。由於對弗朗克的愛,她克服自己的怯弱和對外界的懷疑心理,用無私的付出,換來愛情和友情。

至於以「毋對人說」(Ne le dis à personne)獲得二00七年最佳導演凱撒獎,演導雙棲的季佑姆.卡奈(Guillaume CANET),他飾演這個透過別人發現自己的人物,在性格的轉變上收發有度。也給影片增色不少。

2007-04-01刊出歐洲日報/2010-02-15更新。

只要在一起
影片原名:Ensemble, c’est tout.
出品:2007年/法國片。
公映:2007-03-21 / DVD影碟上市:2007-12-28
片長:1:37
導演:克勞德.貝里(Claude Berri)
演員:Audrey Tautou, Guillaume Canet, Laurent Stocker, plus
發行公司:Pathé Distribution .

影片本事:四個人偶然成為鄰居,後來相互認識及馴服,乃至相愛和共同生活。嘉蜜爾晚上在一家公司辦公室做清潔工,白天繪畫。菲里貝爾是個歷史知識廣博的貴族之後,感情豐富卻很孤獨,住在祖傳的一棟大公寓裡。弗朗克是職業廚師,陽剛氣很強,但稟性溫和,對老祖母非常孝順。這幾個人本身的疑慮和憂愁都因在一起而逐漸化解,學會了如何將夢想變為真實,也了解到互惠的好處。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校園砍殺案頻發,治標之外如何治本?

文:楊年熙


中國最近頻頻發生持刀殺人事件,幾乎在競相較量,以最為決絕的手段,針對社會上最弱小,最純潔無辜的族群,將殺人行為的震撼力提到沸點,也就是說,兇手將他的“個人價值”無限上綱。

福建南平的鄭民生動手前有個數字目標(砍殺20到30人),就在他被正法當天下午,再發生廣東湛江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學操刀亂砍案。兇手陳康炳同樣以孩子為對象,但更進一步闖入教室,學校的尊嚴和校園安全蕩然無存。原以為福建南平實驗小學的案子到了慘烈的極限,屬於罕見特例,沒想到不過月餘再次發生。而且之前,四月二十一日, 廣西合浦縣西場鎮西鎮村,精神病患砍殺路人,造成二死二十五人傷,死者包括一名八歲男童。雷城案次日, 江蘇省泰興中心幼兒園二十八名幼兒被砍傷,五人危急,另傷二教師一保安。

犯罪專家也承認,兇殺會傳染,一案接一案。現在保安進駐南京校園,學校如戰場,紛紛檢討學校安全系統問題,家長憂心忡忡,每日接送孩子⋯⋯但是問題的根源在那裡?除了加強安全的及時治標措施外,能如何治本?

鄭民生被判死刑在意料之內,執法當局達到速戰速決的辦案效率。但他死了,幽靈當天在陳康炳身上復生。再者,對他殺人的動機,促使他將腦中妄想落實的啓動力量是甚麼,之前有何跡象?是否能夠阻止等等,都未能弄清楚。若將他多留些時日,或可對此類盲目群殺血案,以及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多有了解,替中國的犯罪學和精神病學研究充實內容,從而為防範犯罪做出貢獻。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南平的鄭民生、廣東的陳康炳,以及江蘇的徐玉元,他們走到社會的對面,成為反社會的敵人,但是社會對他們知道多少呢?若所知有限,將來如何對抗其他和他們一樣的人?

鄭民生原是衛生所的醫生,陳康炳原是鄉村老師,無徐玉元過去在保險公司,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離開了工作崗位,周圍沒有能夠交流的人,感覺走上了人生的絕路。鄭民生還在健康狀態時很喜歡小孩,會騎車載著他們買糖果,陳康炳,學生和小孩曾是他熟悉的生活環境,徐玉元的情況不詳。看來他們手段之決絕也是一種最為嚴酷的自殺,消除自己身上最善良和珍貴的部份。

不需要專家,也可從鄭民生的法庭發言看出他有妄想狂和精神分裂症。他妄想遭到迫害,而且“他們”三月二十三日就要來抓他(他對學生動手的日子)。他周圍的人一定聽他訴說過,問題是,在甚麼關節上能察覺到他的危險性,而由精神病醫院受理?發生此類重案後,證人的供詞能有助於了解事情的癥結所在。但是發生了如此重大的血案,無論兄弟或朋友鄰居同事,都只是說,他“一人做事一人當”,然後一概噤聲。未曾受過專業訓練的普通民眾面對此類個案也確實束手無策,而且根本意識不到面前是個定時人肉炸彈。

因此,如今痛定思痛,可能得從社會的每一個環節做起,在能夠檢驗個人的學校、 軍隊、 機關、公司加強對特殊個案的留意,公權力機關則普遍建立監督和輔導制度,讓有問題的家庭有個求助投訴的地方,哪怕是獲得資訊,及時明白事態嚴重的程度。當然鄰里之間守望相助,少一些冷漠,多一份關懷,也是在共同強固社會免於危險的防衛能力。

2009-04-30,巴黎

一連數起襲擊校園血案:精神病犯罪該如何防範?

文:楊年熙


南平實驗小學前的群殺血案傳出,對慘案的感受已無字可形容,如同發生在美國校園的同類事件,除了不帶感情的套公式新聞報導,或對罪行成因的一些專家分析,沒有人能從文學層面說出我們的傷痛和深沈的無奈。社會大眾一方面為了在心理上自我防衛,而寧可將南平事件視作罕見特例,總不可能再落一顆炸彈在同一個坑裡吧!然而,三月二十三日以來,以幼年孩子為對象的集體砍殺卻一件接著一件發生,而且,不論是清楚地蓄意行動還是意識模糊的精神病行為,都走向罪案的最最極端:濫殺無辜、在群體中進行、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尤有甚者,針對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孩子下手,亦即從下一代倒轉而上,重創同代的父母和上一代的祖父母輩:兇手要將社會連根拔了,給他自己陪葬。

四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廣東湛江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學,和江蘇省泰興中心幼兒園先後發生持刀襲擊案,造成總共五十人輕重傷,至少五名幼兒性命危急。而之前在四月二十一日時, 廣西合浦縣西場鎮西鎮村亦發生精神病人砍殺路人案,二死二十五傷,包括一名八歲男童。

一個不幸的巧合,巴黎這兩天為一件精神不正常男子當街殺了一個正和小兒子踢球的父親而激動不已,再開始討論預防精神病犯罪,乃至監獄管理的問題,甚至出現質疑廢除死刑的聲音。中國和法國在這方面的發展有起步先後的很大差異,但即使以法國的先進也無法絕對防患於未然,而且有一些為人詬病的司法漏洞,殺人犯從精神病院釋放出來再度殺人的例子屢見不鮮。若真要比較,巴黎克里西市的布哈姆在區內晃蕩三天,終於當著受害人小兒子的面殺了47歲的父親。他可能受到突發刺激對偶然碰到的人下手,而沒有選擇譬如說一座學校為對象,嚴格說來行動中的抗議成份少,哪怕只是下意識的。中國在短期內的一連數件校園血案則目標相同(不論是否精神病患),幾乎像傳染病,這是最可怕的地方。幼年孩子愛之唯恐不及,罪犯的兇殘不僅反社會,也在反為人的天性了。

巴黎克里西市28歲的犯案者逃逸後被捕,隨即送進精神病院。他在2002到2008年中間“十一度因精神病住院”,2009年一月最後一次進去。在造成命案之前,他曾在別處先後刺傷過數人。因此為何未及時舉報?為何將他放出來?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至於福建的鄭民生,廣東的陳康炳和江蘇的徐玉元,得到過醫藥治療或社工關注嗎?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和中國精神病醫生近期共同在醫學雜誌The Lancet(柳葉刀)上發表的報告,“中國多達1.73億成年人患有精神病,絕大多數從未接受任何治療”。因此,校園加強安全防備只是治標,還不一定有效,要長遠減少此類看似盲目又極其殘忍的犯罪,必須從照顧精神病患入手,研究致病的原因,盡量減少各種社會問題造成的壓力。所謂“社會和諧”,不能只是表象或一句口號而已。
蓄意犯罪牽連廣泛,要加以防範,精神病學也徒呼負負。隨時可能爆發的精神病犯罪,能否預防,又該如何預防?

法國聖安娜醫院精神科教授奧里耶 (Jean-Pierre Olié) 認為,首先應從精神病例的有效檢驗和提高治療品質著手,阻止病情惡化,避免變成定時人肉炸彈。最好的檢驗工具則是隨時更新的統計數字,其中考慮到當事人是獨居還是和家人一起生活,以及過去是否曾犯罪坐牢,然後據之估量發作反社會行為的危險程度。法國重罪法庭對被告一律做精神病檢查,但僅顧及個人心理和精神狀態的描述性分析,對他未來的人格變化,累犯的可能性均掌握有限。

法國20%的囚犯有精神分裂症,將這樣的病人繼續留在一般監獄中對他自己,對其他囚犯,以及對社會都非常危險。獄中的生活條件使得病情加重,延遲治療也減低治療的功效,從而增加累犯機率,而且犯罪方式荒誕無稽,不可預見。 奧里耶說, 分辨犯罪是否蓄意非常困難,從分析犯罪行為來定一個精神病患的刑事責任其實很不可靠。精神分析的使命,更是在事前檢驗出危險性精神病例,給與適當合理的治療,並隨時回應病人周圍人士的需求。對精神分裂症,在藥物治療之外配合心理治療和社會輔導。這些都是保護社會免受危險精神病人傷害的工具。停止治療,任病人酗酒、吸毒、不予理會等,都會讓病患與社會脫離,以致引發嚴重的反社會行為。

新聞報導均提到,廣東雷城第一小學發生操刀亂砍案,正是南平實驗小學案兇手鄭民生被正法當天。不能說二者之間有關連,甚至不確定雷城的兇手是否知悉槍決的日子,或受到連帶刺激。

在為受害的死傷者哀痛時,也必須想到殺人犯本身及其家人的不幸。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元素,人格成形的搖籃。家庭問題不能及時發掘和匡正,勢必給社會帶來後患。社會世態炎涼,太多的嚴酷或冷漠會減少防阻不幸的能力。在有關當局的政策之外,可能社會上每個人都得冷靜思考,提高警覺,共同擔當起防範的責任了。

2010-04-29,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