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社會學研究:
小家庭為社會核心,但祖父母地位依然重要。
◎楊年熙
最近看了一本書,“家庭精神”,說出了法國今天很值得注意的一個社會趨勢:儘管現代婚姻危機重重,家庭則亦步亦趨,和現代精神充分吻合。由瑟卡倫、阿迪亞敦弗、拉彼耶聯合撰寫的這本社會學研究中指出,新家庭精神的出現有數個因素,最主要的是個人主義高張,以及婦女從二次大戰以來所爭取到的自由。這種自由來自教育制度上的進步,反應在女性大批進入勞動市場、性生活解放和控制生育上。接著便是父權式微。父權的作用是維繫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均衡,而今天的家庭精神不再是責任義務觀念之下的束縛,而是大家在一起共處的喜悅,在於天倫之樂。每個家庭成員在親子關係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支持,也願意承擔這種依歸相屬的感情。最年長的一輩感受到父權消失後的自由,得以享受充分的退休金,以及過去不曾經歷過的,從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多樣性的休閒生活。
書的作者們進行社會調查中間驚異地發現,這種家庭精神和現代生活非常吻合。長年以來,社會學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夫妻間的脆弱關係上,談的無非是年輕人的同居,婚外所生子女、離婚、組和家庭等......至於隔代之間的關係,一般認為,大家庭已是過去的歷史陳跡,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和子女組成的核心小家庭。但是對每一個家庭,每一代人深入研究之後發現,一脈相傳的觀念始終存在,祖父母在家庭中地位之重要便是明證。
這種家庭關係是否比過去更注意物質利益呢?作者指出,在十九世紀的家庭模式中,家庭精神首先是財產的轉移。這種轉移今天依然有其重要性,因為50%的法國人住的是自己的屋子。當然現在不再有嫁妝的事了,這種風氣一直保存到三十年代,甚至更久。由於平均壽命延長,繼承父母遺產的人往往自己也到了退休的年齡,因此很多人希望加快財產轉移程序,一方面也減少遺產稅,而提前將財產移交給子女。從1970年到1990年,提前移交的比例增加了50%。根據調查,戰後出生的一代64%已經按照法律所許可的限額,將財產交給了子女,而在他們的上一代中,這個比例只有33%。
今天五十五歲到六十五歲的人享受到三十年的經濟成長,一般生活比父母寬裕,得以積累一筆財富。在社會地位升等方面,機會又比失業率高的子女輩要好。再者,當戰後嬰兒潮這一代人手頭不寬裕時,總有祖父母解圍,替孫兒支付學車考駕照的錢,或買一戶單間套房,這又是隔代之間的互助精神。在沒有可以轉移的房地產或銀行存款的情況下,一件首飾,一把老獵槍,或者祖母的精緻針線盒,一樣具有象徵性意義。家庭關係本來就是維繫在這些衣櫥、五斗櫃、小擺設、響相片簿上的。將日常生活的一些很普通的東西保存下來,也是舊貨古董市場的來源。
西方的家庭其實並沒有因大家庭的消失而解體,社會學家們的新發現是,老一代的人的重要性又出現了,他們生活完全獨立自主,不需要人照料、身體健康,至少在七十五歲之前是如此。新的互助形式跟著產生,像在婦女之間,母親(或祖母)幫助在外工作的年輕媽媽照顧子女。不過都不是規律性的,只限於必要時為之。在一般家庭裡,母親或祖母願意替下一輩做全職褓母的非常少見。隔代間的幫助可以有各種形式,從代為看管貓狗到替植物澆水,或者做各類收工修理,甚至以這些交換年輕一輩給予的電腦課。
現在大家都不願意同住在一個屋頂下,子女和父母住得近還是很常見。對巴黎住家條件所做的調查顯示,如果不了解一家人希望住得近的要求,就無法做好房地產生意。另一方面,現在聯絡比較方便,行動電話的普及使通話更能個人化,外加電子郵件、視頻通訊,以及子彈列車將法國從南到北的距離縮短了一半。
親人間的相互扶持在碰到困難視更能發揮作用,不過因家庭的特性而不同,在向心力最強的11%到最弱的20%中間,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模式,其間文化因素高過於金錢的多寡。最敏感的是戰後嬰兒這一代,尤其是婦女。他們上有父母得奉養,下有子女要養育,這一代的女性必須具備的賢慧,是否會因不堪負荷,而在女性主義的大旗下消失呢?從調查結果來看並非如此。相反地,她們很多計畫進入老年後,採取集體互助的辦法來維持生活。
這是出於務實的考量。今天的年輕人沒有同樣的義務和友愛觀念,但是他們也了解到,國家給予一切保護的社會福利保險一點也消減不了家庭團結的重要性。不過他們有點像游離的中子,不如上一代人那樣附屬於一個家族。在法國的資產家庭中,屬於一家人,維護共同價值的觀念依然很強烈,出身農民或工人階層的子女就不見得如此了。何況,有史以來總免不了會有一些游離份子,他們因為經濟的必要性或個人的抱負和事業企圖心,而從家庭核心分離出來。只是今天的自由度比較大,一個農民或工人的孩子不一定繼承父母的行業,也沒有任何父母敢於冒險強迫子女接收他們的價值觀,不論是政治理念或宗教信仰.....
這種情況,不能算是共同價值的包袱減少,不如說,家庭的記憶不斷更新,每一名成員從中各取所需,子女和孫輩有祖父參加二戰抗敵組織,父親參加六八年五月學潮,或碰到愛滋症爆發等的記憶,大家圍著同樣的記憶生活,談的通常都和度假瑣事、住過的屋子等有關。委託事務所調查家譜的尋根風潮很能說明這個趨勢。
家庭精神就是記憶,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室內裝潢風格,一些休閒娛樂活動,以及表達的方式和古老的笑話 ......
2010-06-09,巴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造訪。留言須經過管理,稍後會自動顯示,請勿念。發佈前可用“預覽”了解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