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從政治狂熱到宗教追求

法國六八學潮回顧


六0年代中,第三世界國家反帝國主義、反殖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此起彼落,得到歐美左派的熱烈支持。而在同時間,西方國家也出現了爭取種族平等、女權、性自由、個性解放,以及同性戀權利的各種運動,法國一九六八年的五月學潮即為其中之一,最後發展到法共領導人率領的示威民眾,高唱國際歌大遊行的臨界點上。

這個要求改革的狂熱震撼了第五共和,對法國沉默的大多數有如平地驚雷,不久後的立法選舉終於一片藍,讓右派獲得百分之七十九的席位。至於險些造成一片紅的「毛主義」前進思想,示威者口袋裡的毛語錄小紅書,巴黎索邦大學集會庭院裡的毛像,又是怎麼回事?

過去的毛派,今天的語言學家米爾奈(Jean-Claude Milner)是一九六八年秋季所成立的無產階級「普羅左派」(GP)的激進成員,他說,GP要將五月的社會博愛精神持續下去,不惜偷竊車票,在地鐵裡組織免費乘車。一九七0年五月八日,他們打劫巴黎Fauchon精品店,將高檔美食分贈給移民勞工,扮演了劫富濟貧的現代羅賓漢角色。

普羅左派的報紙上不斷宣揚一個直接來自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執著意念,便是知識份子下放,消除和勞工之間的界限。他們積極展開鄉野調查,們後來發現,工人一點不天真和被動,相反地,擁有更高的自發原創力。對於毛派,這是得自六八年五月的一大「教訓」,讓他們明白到,工人基本上「自己會思考,而且會讓人思考」。

毛派知識份子亦要求穿上工裝,身體力行,犧牲奉獻,甚至不畏死亡。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五日,雷諾-畢揚古工廠工人奧維奈(Pierre Overnay)被鎮暴警察擊斃,但全國平靜如故,普羅左派激進人員的理想開始普遍幻滅。

一九七三年,貝臧松「Lip」鐘錶工廠工人罷工,抗議當局宣佈的關閉計畫。左派知識份子很驚異地發現,工人不但自己發明「自產、自賣、自收」的口號,而且有一種基督教宗教熱忱。此外,他們完全可以不需要毛語錄。

Lip的工運對法國毛派的集體歷程產生了決定性影響,GP在一九七三年底解散,社會調查式微,開始了宗教和哲學追求的時代。其實在當時,他們將中國文革視作動力和啟示,只是由於其中改變現狀的「革命精神」,而無法知悉文革的實況,也尚未見到文革神話的破滅。

沙特的私人秘書班尼勒維(Benny Lévy)從一九七0年代中期開始,和沙特一起研究猶太經典,將三十六冊列寧著作和論文束諸高閣。「地磚之下是海灘」這句學潮口號,勒維二00二年時說,可以變成:「政治地磚之下是神學的海灘」。

2008-05-13巴黎歐洲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造訪。留言須經過管理,稍後會自動顯示,請勿念。發佈前可用“預覽”了解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