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小瀋陽,一個現像的形成。

小瀋陽特殊的資質在於他“陽光少年”的青春形象,
以及他可正可丑的驚人彈性。




文:楊年熙


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有如演員們的試金石,能登上這個舞台就等於從此有了張大名片,對於個人風格易於凸顯的小品表演尤其如此。但2009年央視春晚中蹦出一個小瀋陽,一夜之間身價猛翻兩三百倍,平地驚雷,依然前所未見。小瀋陽的博客點擊率數天內突破百萬大關,各地巡回演出之外,並拍了張藝謀的電影“三槍拍案驚奇”。短短時間,他成了大明星,中國出現了一個新偶像,詠嘆他的流行歌曲也唱了開來。這是個很值得注意的社會現像,何以至此?有說是當前的經濟危機造就了小瀋陽,但大家找樂子的心情當投射在所有表演上,為何他單獨出線?

我算不上春晚的忠實觀眾,每次就只看看趙本山的小品。2009年春晚一見小瀋陽,霎時有驚艷之感,不是說他的姿容相貌,也不全是他的才藝,而是這些個和其他許多因素的綜合,只能說他很巧妙地掌握了舞台的特性,給小品表演帶來一股清新氣息。之後在Youtube上查閱了許多錄像,發現他的表演並非絕對獨創,自我介紹的方式,揶揄自己的長相,甚至像“我是有身份的人”,“長得像霧、像雲、像風,就是不像人”等詞,在別的二人轉演員那裡也有,不知是誰抄誰的,或者有一些流傳的樣本嗎?但同樣的台詞,由小瀋陽口中說來感覺不一般,適度誇大的東北地方口音應是他成功的第一因素。這種方言本來滴溜溜在舌尖打轉,腔調富音樂性,又帶著濃厚的鄉土氣,詞彙更是意像豐富,天生具有喜劇性-“哈嗷”等語尾詞已成小瀋陽的招牌了。方言成功地做為語言表演類的主戲,他不是第一人,有小品王之稱的趙本山-小瀋陽2006年新拜的師父-每年都能創出廣為傳布的新流行語來。小瀋陽特殊的資質在於他“陽光少年”的青春形象,以及他可正可丑的驚人彈性。

魯豫在節目中再三問小瀋陽“你平常說話也是這個味兒的麼?”不是這個味兒也離得不遠。小瀋陽第二個吸引人的,正是他捉摸不定的“曖昧”。他在台上說“我長得難看”,台下說“其實我蠻英俊的”,這是事實。他並非因為外型條件差而走自我消遣的路,而是用這個突兀的對比製造反效果,觀眾一開始便在心裡與他互動,跟著他演戲取樂了。


至於他的男扮女妝,和李玉剛的千嬌百媚完全不是一回事。李玉剛是位罕見奇才,讓人聯想到法國從十六世紀下半期到二十世紀初的“閹割歌唱家”,為了阻止男孩變聲,在青春期前將他去勢,宮廷裡出了好些這樣變態心理下產生的名家。做為藝術家,李玉剛雌雄同體,平常沒有一點娘娘腔,舞台上則根本就是位絕代佳人。他和小瀋陽的共同點:都有太太,以及都立刻突破招牌形像,展現陽剛流行歌手的才華。喜劇演員一般比悲劇演員更深沈,因為讓人笑永遠比讓人哭要難,小瀋陽說他台下“是個很悶的人”,應該是真的。若李玉剛必須珍惜青春年華,小瀋陽則能有擴大發展的潛力。小瀋陽的女妝不過在男人身上穿上女人衣服,屬於丑角的誇張。他在“不差錢”裡的“蘇格蘭包裝”,“超級大明星”裡的黑色西裝紅領結,是他最新,也最成功的造型,媒體說,2009春晚之前,他在地區表演界已很有名。實際上,他從未達到過2009春晚的水平。將他過去的小品放在一起比較,可說看到了他個人作品從青澀以致成熟的過程。

小瀋陽的“曖昧”是刻意經營的,他口裡的“身份”,也是在講“性別身份”。但他和李玉剛都不是男性和女性這兩種傳統“法定”性別之外的同性戀或雙性戀,甚至變性人,而是單純地玩弄性別曖昧的喜劇效果,這在西方電影裡是很常見的手法,或像瑪麗蓮夢露主演的“熱情如火”,很誇張地看扮女妝的男人色迷迷地混在女人堆中追求對像。或像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 Tootsie”,讓片中人物,一個失業的男演冒充女性演員求職。從“梁山伯與祝英台”到“木蘭從軍”,中國觀眾對傳統戲曲裡的性別曖昧一直是以各種不同的個人原因在暗暗地喜歡著的;何況京劇中的男旦是門真正的藝術。

小瀋陽之和觀眾互動,是進一步將舞台推到表演界限之外。先向觀眾要掌聲(台詞說不能要掌聲,同樣採對比法),然後和觀眾一起玩假想劉德華演唱會,亦即走捷徑,在台上制造明星效果 。他將觀眾帶上幕後(他做手勢,女觀眾便獻花等),真真假假之間,趣味就產生了。他這種從二人轉的“俗”沿襲而來的野台戲風格親民作風,打破了大舞台的格局,反而益顯清新。

小瀋陽後來在上海登台,很多觀眾感到失望,認為表演的段子 “在電視上看過了” ,沒有新意。在巴黎,若某齣新戲正在舞台上公演,除了一點宣傳摘要,電視和網路上是絕對看不到錄影的。要等巡回演出結束,才有可能從電視轉播上看到全貌,影碟出版就更晚了。小瀋陽可說受到盛名之累,節目錄像到處傳布,新舊雜陳,尤其很多品質極差的私人盜錄;他也不可能每到一處就編新段子。尤涅斯庫的“禿頭女高音”,從二戰後演到今天,每晚開幕,正上演的只有進場看,買得到的DVD,不是同組演員的同一版本。再說,舞台是活的,同一場戲,必定場場不同。即使以幽默段子組成的小品,一旦成熟定型,可以反覆欣賞。西方可與中國小品類比的的脫口秀可連演數月,影碟長期售賣,何來“看過了”之說呢?

2010-04-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造訪。留言須經過管理,稍後會自動顯示,請勿念。發佈前可用“預覽”了解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