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色、戒: 對張愛玲小說赤裸裸的電影詮釋

文/楊年熙

梁朝偉飾演的易先生,和湯唯的王佳芝在日本人酒館內幽會。


刺殺易先生,對王佳芝而言,
也等於抹殺了她最真實的時刻,她從此敵我不分了⋯⋯




李安的「色、戒」(Lust, Caution)不全是張愛玲的「色、戒」,但是將張愛玲當年小說的精神給徹底挖掘出來了,因此也可以說是更完整的「色、戒」,或是對這個故事最深刻的電影詮釋。
能達到這境地,易先生和王佳芝之間的性愛戲是一大關鍵。這幾場戲狂風驟雨,愛恨摻雜,在獸性的宣洩中尋找真我,又建立在虛情假意,卻假戲真做的矛盾上,弄不清兩人之間是相愛還是殊死戰,是相濡以沫,還是咬牙切齒地將對方當作報復的替代對象。

這是一個滲透臥底的間諜故事,在一九四0年代初的上海。與日本佔領軍合作的汪精衛偽政府促成了一個懸置著的假象社會,上海也成為間諜活動頻繁的國際大都會。爾虞我詐,逮捕暗殺,幾乎每天都明裡暗裡地在進行著。
王佳芝只是個大學生,偶然加入了學校劇團,主演了幾場愛國話劇。血氣方剛的小劇團看到自己的戲竟然能引起全場觀眾激動地跟著高呼「中國不會亡」的抗日口號,被帶頭的鄺裕民說服,決定刺殺汪精衛手下大員易先生(梁朝偉)。他們要用區區舞台經驗,設計美人計去接近這位形蹤隱密,高度警覺的情報頭子。
王佳芝自然和在台上時一樣扮演女主角,換了生意人太太的假身份,做成了易太太的牌搭子。當她感覺易先生已經心動,進一步將可成其事之時,便先從劇團裡唯一「嫖過」的梁潤生那裡取得性經驗,「把戲繼續演下去」。

決心犧牲時的王佳芝憑的只是熱血青年的匹夫之勇,其中固然包含了她對時局的不滿,但更多的恐怕是她對鄺裕民(王力宏飾)的暗戀,心繫於他們之間若有若無的情愫,她要向他顯示自己的能耐,也恨為什麼不是由鄺裕民來做她的性愛實習伴侶。
這樣一個無論技能和心理狀況都十分脆弱的女特工,碰上殺人不眨眼的偽政府特務頭子,力道懸殊,簡直有如在剃刀邊緣。但是,看來等於羊入虎口的王佳芝,卻正因了她的樸拙,而得以打動老奸巨滑的易先生。

這段大學生抗日的戲外戲分成兩個階段,從香港演到上海。導演忠於小說原作,從現在回溯三年前,再回到現在總結。三年前的王佳芝徒然將童貞給了一個她完全沒有感情的人,引誘易先生的任務則因後者突然離開香港而功虧一簣。上海重逢時,劇團成員已被抗日組織吸收。
王佳芝順利做了易先生的情婦。若這群年輕人三年前合力殺人滅口的一場戲極其寫實,如同大衛康能堡的電影,用怎麼也殺不死的困難來傳達「反暴力」訊息,那麼「色、戒」發展到中段時的床戲則幾乎有「編舞」效果,肢體表現和鏡頭角度刻意講究,其中的暴虐之氣尤其驚人,像那個邪惡的時代掙扎著的急促呼吸。

王佳芝對組織領導「吳」匯報時的一段感慨,當是了解故事的矛盾衝突的一把鑰匙。吳慷慨激昂地提醒她要「忠貞到底」,王佳芝說:「當他進入我的身體時,也像蛇一樣進入了我的靈魂,到底要我對誰忠貞?你們為什麼不在他和我交媾時,一槍打出他的腦漿來,流我一臉?」

和易先生在一起時,王佳芝變成麥太太。在以前的影片裡,喬裝滲透只是一個人物在整個故事中的一小段過渡,如今在李安的「色、戒」中,所滲透的環境也就是人物生存的全部環境,我們很少看到麥太太回復到王佳芝,這不再是暫時的轉換,而成了當事人唯一的身份,危險和複雜也隨之升高。
易先生的工作性質不可告予人知,他也等於戴著一付面具,隔絕了自己的良心和殘忍的現實,唯有當他和王佳芝八肢互絞,歇斯底里地從對方身體裡汲取快感時,才露出了本我。刺殺易先生,對王佳芝而言,也等於抹殺了她最真實的時刻;她從此敵我不分了。

起初覺得湯唯不像張愛玲小說中「軟洋洋地凹著腰,婉若游龍游進玻璃門」的那個性感女人,後來發現,她之從沉靜轉為放浪,面對易先生壓抑的爆發,顫巍巍地將真假並列,實則演出了絕妙的戲中戲,也牽連出對演員行業的全部思考。


2008-01-15刊出歐洲日報/2010-02-16更新



色.戒
英文譯名:Lust, caution(法文相同)
出品:2007年/中國、美國、臺灣合作。
法國公映:2008-01-16 / DVD影碟上市:2009-03-25
全球首映:2007-09-24/台灣公映:2007-09-24/中國:2007-11-01
片長:2:38
導演: 李安(Ang Lee)
原著:張愛玲/編劇:王蕙玲
演員:梁朝偉(易先生)、湯唯(王佳芝)、王力宏(鄺裕民)、陳沖(易太太)。
法國發行公司:UGC Ph .
中國出品公司:銀都機構,上影集團。
影片經歷:2007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臺灣金馬獎11項提名,獲奬8項(梁朝偉和陳沖分獲最佳男女主角,湯唯最佳新人獎)

影片本事:二次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發生前後,廣州陷落,嶺南大學遷至香港。王佳之和鄺裕民為學校劇團台柱,參加愛國活動。漢奸易先生隨汪精衛來到香港,鄺裕民得到消息,和同學商議設下美人計刺殺易先生,由王佳之擔當美人一角,她卻在間諜工作中對易先生產生了情愫,令愛國行動陷入險境,甚至造成多人犧牲。

外部連接:張愛玲寫《色,戒》之來由
http://www.aboluowang.com/ent/data/2007/0908/article_9226.html


資料:
      
《色,戒》是由著名華人小說家張愛玲所撰寫的一篇短篇小說,故事的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發生前後的上海與香港(1939年—1942年),故事描述為國民政府服務的大學話劇團裡的一名女團員自甘充當誘餌,密謀暗殺汪精衛政府裡的一名特務頭目。這篇小說於1978年4月11日台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問世,之後收錄在一本名為《惘然記》的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中,由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2007年改編成同名電影,李安執導,電影公演時因多個話題而轟動中、港、台各地的華人社會。
《色,戒》源自張愛玲在1950年代寫成的英文短篇《諜戒》(The Spyring,一度易名《請客請客》),其原文一直僅存在於張愛玲與友人間的往返書信中,未曾實際發表,直至2008年3月,才在香港的文化雜志《瞄》中全文刊載[1]。
小說故事:日偽時期,廣州淪陷,嶺南大學遷至香港,小美女王佳芝是話劇社的骨干分子。漢奸易先生隨汪精衛來到香港,王佳芝的同學鄺裕民跟易先生的某個副官是小老鄉,無意中得知消息。熱血青年們心血來潮,決定設下圈套謀刺易先生,最終選定王佳芝施展美人計靠近易先生。王佳芝臨時心軟,覺得愛上了易先生,而放他逃生,後者旋即下令將她和同伴當天槍斃。





“色,戒”小說的人物原型之爭

文/楊年熙

曾上良友雜誌封面的美女鄭蘋如

李安的“色,戒”上映後,張愛玲這個短篇的寫作背景受到從未有的重視,甚至下功夫做了番考據的工作,指出張愛玲筆下的易先生和麥太太確有其人。

事實上,這則小說寫作的時間和當時轟動大上海的一件社會新聞相吻合,情節更是近似。汪精衛政權的特工總部主任丁默村顯然是易先生的原型,而參與暗殺他的美人計女主角鄭蘋如則應是麥太太/王佳芝的原型。

“色,戒”寫成於五0年代,1983年才收在由臺灣皇冠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惘然記”裡。對於故事有所本的推測,張愛玲始終堅決否認,多半因為很容易聯想到和她曾是親密夫妻的胡蘭成。胡蘭成一度為汪政權高官,張愛玲後以稿費勉力支助他逃亡,他卻轉和一個比張年紀大許多,容貌平凡的村婦共同生活。易先生最後將王佳芝冷面處決,就很像張愛玲對胡蘭成由愛轉恨產生的心底魅影了。

小說和史實其實有多個根本差異,首先易先生發現麥太太真實身份後之冷酷無情,為了自保, 當天槍斃,和丁默村之不忍殺鄭蘋如截然不同(有說法指是丁默村之妻密令看守將鄭蘋如秘密處決)。其次,鄭蘋如十九歲加入國民政府的中央調查統計局,其父留學日本法政大學,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因她此不僅是位職業情報員,而且有家庭因素(包括性好冒險及父親的鼓勵)。

1947年被以通敵罪處決的丁默村
張愛玲將王佳芝塑造成一個毫無專業訓練的普通大學生,即便參與抗敵活動,動機亦不很明確。她的著重點顯然只是她作品中一貫的男女之情,以及如何“將好人往壞裡寫,將壞人往好裡寫”。她在1983年的出版序言中說,將故事一遍遍改寫,“只想到最初獲得材料的驚喜,與改寫的歷程,一點都不覺得這其間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這也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了。”

她在序言中亦提到對“色,戒”而言很關鍵性的一個寫作思考:“寫反面人物,是否不應該進入內心?(...... )如果了解導向原宥,了解這種人也更可能導向鄙夷。缺乏了解,才會把罪惡神化,成為與上帝抗衡的魔鬼(......)” 李安的影片中給王佳之加上的對白,將易先生形容為一條蛇,“進入我的身體時,也進入了我的靈魂”,等於將張愛玲小說中的隱喻赤裸裸地揭示出來,相對於張愛玲口中的“上帝”,李安的“蛇”則是聖經裡魔鬼的化身。

2011-02-21,巴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造訪。留言須經過管理,稍後會自動顯示,請勿念。發佈前可用“預覽”了解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