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小翠雅壟宮






小翠雅壟宮整修完成,對民眾開放。

凡爾賽古堡的大花園內,偏於西北角的「小翠雅壟宮」(Le Petit Trianon),興建於法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上,正當法國王室希望過得比較「簡樸」和「正常」的時候,卻已到了大革命的前夕。最重要的一位居者,瑪莉安端娜特(Marie-Antoinette),路易十六的妻子,也是法國君主舊制的最後一位王后。
至少近三十年來,這座行宮是凡爾賽古堡內的一處神秘地帶,從不曾全面開放參觀。現在經過一整年的閉門整修,補充散失的家具,回復了當年舊觀,十月起以全新的面貌向民眾開放。

凡爾賽宮領地主席和博物館館長艾亞龔在記者會中特別強調,小翠雅壟宮的修復比古堡其他地方都更帶著感情的因素。除了它的興建是在一個宮庭生活向民間接近,解除宮庭內各種戒律和刻板規矩的時期,五百萬歐元工程費的贊助者,布赫蓋鐘錶公司(Breguet),一七八0年代便是瑪莉安端娜特王后的鐘錶供應商。對於布赫蓋現任總裁海耶克(Nicolas G.HAYEK),這座造型簡樸典雅的行宮特別象徵了時間的刻痕和在歷史長流中的延續。現在宮內便展出了瑪莉安端娜特當年所訂購的一隻懷膘,將時鐘的機械原理全部顯現在透明的玻璃外殼之下。

環顧小翠雅壟宮,它首先是位於一處經過精心調配的園林景觀之中,陽台外對著均衡工整的「法國花園」,和用以做為喝下午茶,吃點心的「法國樓閣」遙遙相對。法國花園隔著行宮的另一側則是「英國花園」,流著一條長著水仙的小運河,叫做「英國河」。由十二根廊柱所支撐的「愛神亭」在水中顧盼生姿⋯⋯

一七四九年時,路易十五決定在「翠雅壟宮」的西邊另建一處規模比較小的行宮,原來的這座今天便稱做「大翠雅壟宮」,國王經常住在那裡,以便在離凡爾賽宮不遠的地方享受田園生活,又不必興師動眾。
小翠雅壟宮在一七六二年到一七六八年之間建成,是法國新古典主義建築和裝璜的一大傑作。國王首席建築師卡布里耶(Ange-Jacques Gabriel)創造了一棟長寬二十三公尺的正方型平頂三層樓房(以及一層夾層和地下室),每層樓的牆面有五扇窗子,將花園的美麗風光收納成室內的裝璜。

小行宮的特色是華貴簡樸兼而有之。底樓供僕人和廚師工作所需,,一樓稱做「高貴樓」,天花板高過三公尺,富麗堂皇。二樓的王室成員套房,則比較是平易近人的尋常百姓規模。窗簾和壁布多採用清爽的花卉。一間十九世紀的寢室採單色的藍,藍得穩重卻華貴,色澤微妙,很難定義,後來流行到民間,也就稱為「翠雅壟藍」。

路易十六一登基,便將「小翠雅壟宮」贈予他年輕的王后瑪莉安端娜特。國王的新建築師李察米柯(Richard Mique)依據王后的意思另做了整修裝璜。但王后更注重的是庭院,她位於小翠雅壟附近的茅屋和菜圃、牲畜院子,一直是凡爾賽古堡最有名的參觀地點。

一七八九年十月五日,要求有麵包吃的憤怒群眾包圍了凡爾賽宮,瑪莉安端娜特匆匆逃亡,便永遠離開了。之後,拿破崙一世讓妹妹鮑琳娜公主(Pauline Borghère)住在裡面。拿破崙和約瑟芬離婚後,小翠雅壟便成為這位皇帝唯一的「鄉間別墅」。

十八和十九世紀中,小翠雅壟的主人替換多次,如今每一處的家具擺設、布料、燈飾,都依照年代順序,顯示出歷史的演變,但最將之當做家的,還是瑪莉安端娜特。
一八六七年時,拿破崙三世的皇后厄琴妮(Eugénie)在小翠雅壟舉辦瑪莉安端娜特紀念展。現在凡爾賽博物館借用厄琴妮的展覽收藏,將一批曾經屬於瑪莉安端娜特所有,或與她所生活的時代有關的物品收集在「厄琴妮皇后廳」內。

凡爾賽古堡內的瑪莉安端娜特屬地,除了某些節慶或官方典禮,每天開放,從中午十二時到下午七時三十分(室內參觀最後入場:六時)。十一月一日起的淡季,下午五時三十分結束,室內參觀五時最後入場。入場費九歐元,下午四時後五歐元,十八歲以下免費。


2008-09-03歐洲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造訪。留言須經過管理,稍後會自動顯示,請勿念。發佈前可用“預覽”了解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