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當代藝術羅浮宮展:楊法布赫掏空自己

魯本斯展廳內,二00八年的裝置作品「以世界最大的蛆為自畫像」。
展覽入口的自塑像「掏空我自己」/楊年熙攝




以收藏古典作品聞名於世的羅浮宮推出一套介紹和鼓勵當代藝術的新政策,每次邀請一位健在藝術家,由他們自由選擇一個館,將作品安置在原來展出的名作中間,相互對應,或者以為詮釋。

第一檔的「Contrepoint」(對位法)大獲成功,這一次將任務委託給比利時藝術家楊法布赫(Jan Fabre),展覽定名「異化天使」。他選擇了羅浮宮的「北方畫派」,因為弗萊蒙繪畫傳統對於他,一直是個具有決定性影響的靈感來源,不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肖像學方面。
楊法布赫說,當他十八歲的時候,到比利時的布魯日(Bruges)看弗萊蒙的初期繪畫,畫的是耶蘇基督受到的鞭撻,以及身上的傷口。而他則從這些傳統古典畫上發現到身體藝術和曲線特色。
此外,弗萊蒙原始畫使用的顏料是將鮮血和骨頭混上辣椒,因此顏色的品質特別好,氣韻自然生動。楊法布赫的創作也就沿襲了這種採用有機物質的做法,只是換了別的形式。

這位比利時藝術家多才多藝,跨度極大,從雕塑、繪畫、裝置、戲劇到舞蹈,他也是出版家,打破了各種藝術類型彼此之間的藩籬,形成他獨特的無疆界藝術天地。二00六年六月時,他曾應邀在家鄉安特衛普(Anvers)的皇家美術館,在館藏作品中間設想他自己作品的展出路線。他先後在亞維儂藝術節公演的舞蹈劇「我是血」和「淚水」都引起很大爭論,評論文章無數。

楊法布赫這次替羅浮宮在「法國繪畫」、「北方畫派」展出的作品可以視之為一個「心理戲劇學」。他將自己的作品安置在每間展示廳中,在地面上,在桌子或檯面上,甚至在空中。
入口處,他放了一個人物雕塑:他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矮子,鼻子貼在一幅古典名作上,身體下面有一攤鮮血。這幅怪異的自塑像,名稱是「掏空我自己」(Je me vide de moi-même)。他表示,受邀在羅浮宮展覽,他深感榮幸。面對前輩大師,他誠心誠意虛懷若谷,在門前流盡自己的血 :「將虛榮留在門外」。
他這次展出四十多件作品,讓他的幻想世界和羅浮宮典藏作品的普世價值對話:包死亡和復活、虛榮浮誇、金錢、瘋狂、遊戲、神秘羔羊、戰爭、盔甲、工作坊等等主題。

楊法布赫的創作根源,也來自他對昆蟲學的高度興趣。他有一系列的昆蟲素描,並將昆蟲的甲殼用來做為雕塑材料。他喜歡研究藝術和科學之間的關係,以至於發明一些雜種動物,同時觀察動物和人類間的共通性。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常帶著政治抗爭意識,會將瘋狂和精神界相連,而成為一種當代的神秘主義。他對人體和體液(推而廣之:性格)以及對動作和肌肉的關注,使他很自然地傾向於魯本斯(Rubens)的某些作品。
在魯本斯展示大廳內,楊法布赫放了他最驚人的巨型裝置藝術:一大片大理石墓碑,上面刻了許多過世和健在名人的姓名。墓碑中間爬著一條巨蛆,頭部是藝術家自己。他認為,蛆既象徵繁殖,也代表腐敗,指出了生與死的界限。作品稱作:「以世界最大的蛆為自畫像」。
楊法布赫羅浮宮展,Yan Fabre au Louvre, Lange de la Métamorphose。七月七日結束。


2008-06-01刊出歐洲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造訪。留言須經過管理,稍後會自動顯示,請勿念。發佈前可用“預覽”了解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