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圖雅的婚禮


曾在中法各影展中四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余男飾演剛強的內蒙女子圖雅



森格和圖雅之間也產生了感情,
圖雅的「犧牲」沒有意義了,




圖雅說:「誰養巴特爾,我就嫁給誰!」直截了當,非常簡單,沒有什麼好商量的。她看來一切都想清楚了。但這裡的「巴特爾」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她丈夫,事情其實非常複雜。

在內蒙古的草原上,天乾地旱,自然環境嚴酷,牧羊、汲水、打柴生火、運輸和販賣牲口…都是需要體力的重活。當家中的男人傷腿殘障,兩個孩子尚在幼年,一家四口便面臨了生存的問題。圖雅於是決定帶著丈夫和孩子改嫁。
夫妻倆商量好了,一起去市公所辦理離婚手續。工作人員問圖雅「既然往後還是要和丈夫生活在一起,幹嘛離婚呢」?因為裡家急需一個有生產能力的男人,而巴特爾喪失了勞動力,他們又不能犯重婚罪!離婚的理由充分,之後的安排,純屬個人選擇和家庭私事,就法律上而言,確實沒有違背牴觸的地方。

離婚的第一步順利辦好了,消息傳出去,求婚者開始絡繹於途。圖雅牽著揹滿水壺的駱駝一步步從三公里外的井口走回家,或者騎馬趕著羊群,草原遼闊,一望無際,突然遠處塵土揚起,四個騎士列隊而來,向她問路:「圖雅的家在那裡?」馬隊往回走的時候,又向幾個騎機車的人指路⋯⋯

王全安這部在今年柏林影展獲得金熊獎的的影片,就叫做「圖雅的婚禮」(Le Mariage de Tuya)。他的導演手法乾淨俐落,在原始的野地上講述一個看來粗野樸拙,實則將各種人性的曲折繁複都概括在內的故事,而粗獷的風景漠然無情地挑戰人的耐力,一開始便成了影片的一個重要人物。
圖雅的「嫁夫養夫」,王全安說,真實的例子不只一件,以至於這個說法變成了一句成語。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貧困」,人們在貧困中找出的一個不得已的解決辦法,否則誰願意拆散家庭,純粹從物質的考慮再嫁?
但人是個感情的動物,感性而多變,這個辦法不一定能解決問題,甚至根本解決不了。「圖雅的婚禮」,點子來自飾演圖雅的余男發現的一部紀錄片,編劇蘆葦再收集大量有關資料寫成腳本。將真實的社會新聞改編成影片之後,在平鋪直敘之中,對事情有了從各種角度的分析,而使得節奏緊湊,戲劇性增強,起伏上下間,不乏趣味性。

「嫁夫養夫」是圖雅為家庭所做的犧牲,無異於長期賣身。而她將這種有明確目標的犧牲神聖化,因此意志堅定,沒有任何羞愧和內疚。既然想通了,她也把改嫁的決定物質化,就像買賣牲口,除了完成交易,別無雜念。婚事起初沒能談攏,她攔鏡自照,問剛辦了離婚手續的丈夫自己是否老了,「怎麼來的人都不要我呢?」就像她是件商品。巴特爾說:「你一點也不老,他們不要的是我!」

草原上來了輛轎車,在沒有公路的沙土地上拋了錨。車主人是圖雅中學時的同學寶力爾,開採石油發了財。圖雅將他和兩名隨行助理迎回家,圍桌餐敘。三杯下肚,老同學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經歷和心事,我們也從他口中獲悉,殘障之前的巴特爾是多麼神勇,比武中「一個人拽倒五百人」,以及他們為了圖雅還打過架,而他自然遠不是巴特爾的對手⋯⋯
第二天,他說,他其實一點也沒有醉,這一趟是來向圖雅求婚的,他暗戀了圖雅十七年,「妳知道十七年有多長嗎?」

圖雅的犧牲計畫開始碰到第一個擾亂因子:對方是對她有感情的,已不是原來所想的單純。以巴特爾過去的丰采和要強的個性,同意妻子改嫁,也是一種需要很大勇氣的犧牲,他不能眼看著已有脊椎骨外移毛病的圖雅勞累成疾,但當老同學將他安置在福利院裡,帶著他的妻兒離去時,他崩潰了⋯⋯
和寶力爾的婚事只好放棄,最後終於和圖雅完婚的是鄰居森格。在隆重的傳統婚禮上,巴特爾喝多了悶酒,森格欲勸阻,兩人打了起來。小兒子也在外面和罵他「兩個爸爸」的小同伴打成一團,圖雅氣得躲起來哭⋯⋯森格和圖雅之間也產生了感情,圖雅的「犧牲」沒有意義了。導演留下一個開放的結尾,就像森格正在挖掘的井,成功或失敗,在生活中都有太多變數。


2007--09-17刊出歐洲日報/2010-02-16更新


圖雅的婚禮
法文譯名:Le Mariage de Tuya
出品:2007年/中國片。
法國公映:2007-09-19 / DVD影碟上市:2008-04-28
中國內地公映:2007-04
片長:1:32
導演: 王全安(Wang Quan’An)
演員:余男(其餘均非職業演員)。
法國發行公司:Pretty Pictures
中國內地發行公司:華影
影片經歷:2007年第57屆柏林影展金熊獎。

影片本事:圖雅和丈夫巴特爾及一雙兒女生活在蒙古一大片蒙古牧場上,周圍沒有水源,丈夫打井是砸斷了腿。圖雅一人的勞力無法維持家庭,決定和巴特爾離婚,但帶著他另嫁一個能養活全家的男人,照顧殘疾丈夫,養育兩個幼兒,以及牲畜和幾十平方公里的乾旱牧場。但是事情遠不如她們所想的那樣單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造訪。留言須經過管理,稍後會自動顯示,請勿念。發佈前可用“預覽”了解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