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法国的“国家认同”往何处去

杨年熙:法国的“国家认同”往何处去
日期:2007-05-08 作者:杨年熙(巴黎) 来源:东方早报


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终于以萨科齐的最后胜出宣告结束。整个选举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议题是“国家认同”,在罗马条约签订50周年后的今天,这和欧洲整合的历史目标相互矛盾,结果从大选政见、网络辩论,到新出版的历史著作《法国魂》,整个选举闹得沸沸扬扬。

 “国 家认同”的提出,源于当时右派“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科齐3月8日在电视二台政论节目“由您评断”时说了一句,他若当选,将成立“移民事务和国家认同 部”。3月28日,他再次在欧洲一号电台的“大约会”节目中指出,“当国家衰微时,族群主义便甚嚣尘上”。在这种观念下,移民问题成了国家认同感衰微的主 因。



罗雅尔前些日子在民众大会结束时也高唱国歌“马赛曲”。那时,将和萨科齐一决胜负的这位社会党候选人建议,每家应该自备国 旗,在国庆日悬挂。她的说法是,国家民族议题不是极右派独有的特权议题,何况在法国人心目中,“国旗”和“社会福利保险制度”向来是代表法国价值的两大象 征。她这是从另一个角度上呼吁团结,亦即抚平移民融入失败所造成的社会分歧,提醒移民在享有权利之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国歌与国 旗只是一种形式,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近19%选票的第三大候选人贝鲁便认为,法国不是一个外在的符号,而是各种价值的综合,如何珍惜和尊重这些价值,是个 人的自由心证,没有必要用悬挂国旗来表达。萨科齐主张成立“移民事务和国家认同部”,两头抓地将原本由内政部(移民管制)和劳工部(人口事务)分头管理的 两件事集中管理,意义就大不相同了。于是,人权组织和移民协会纷纷指责萨科齐“制造种族分歧”,“不仅违反共和精神,也破坏民主”。也有媒体批评这个新部 计划是一种“认同迷思和偏执狂”,不过是利用选民的恐惧和自私心理,朝极右派最坏的论点“不爱法国就走路”靠拢。



 国旗也好,新部 也好,认同之说的出现有其可以理解的背景。2007年的法国,遇到了国家特性的深度危机,内有巴黎郊区治安不良和社会抗争运动,外有国际地位式微,影响力 动摇,未来走向变得模糊。法国人开始怀疑领导人的才干,不再信任精英们的判断,担心目前的社会模式是否出了问题。总统大选提出这些问题,却尚无清楚的答 案,马克斯卡罗(Max Gallo)的600页巨著《法国魂,从民族源头到今天的历史》,适得其时地加入了辩论。



这位高度“爱 国”的历史学家从法国第一座坟墓(科瑞兹的圣人教堂)和第一座村庄(古特宗),一直谈到戴高乐和希拉克总统。他对今天法国认同感之日益淡薄、民族特性之平 常化,以及国家士气之衰颓忧心忡忡。在他眼里,历史无非是“运动中的政治”,而法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是历史悠久的第一个基督教王国,永远的欧洲栋梁。



巴 黎政论周刊杂志《重点》的社论执笔杜亚麦语带讽刺地说,这位历史学家对法国的爱是“独占、焦虑和苦涩的”,认为法国天下第一,无与伦比。他尤其时时担心外 国的威胁,认为国家精英缺乏民族意识,自私地随时准备和外国合作。杜亚麦反驳说,国内党派分裂,历史上比法国严重的情况比比皆是,政党受到外国影响在任何 国家都有,包括前苏联和中国。至于所谓法国精英的“背离”,从宗教战争时期的政治家、大革命前的哲学家、第三共和的“新阶层”,到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间的作家和学者,乃至自由法国抗敌组织中的精英,“他们都曾背离法国吗”?这位政论名家最后指出,法国在21世纪的影响力、其独特的长处,以及对本身价值 的认同,都得通过欧洲才得以维持和发扬光大,今天相信这一点的人难道就是要被批判为坏国民吗?

 选举失败前的罗雅尔夫人说,她若当 选,将在2009年重办欧洲宪法方案全民公投,她和中间派候选人贝鲁在4月27日史无前例的电视对话中均同意,欧洲的发展是法国前途之所系。但“欧洲”是 个很复杂的议题,总统候选人都尽量避免过多涉入。

主持欧洲宪法草案编撰的法国前总统季斯卡遗憾地指出,当法国2005年公投对欧宪说不的时候,在27个欧 盟成员国中,18国已经通过,另有四国准备通过,因此法国处于一个孤立状态之中,近来在国际上提出的议案都没有受到重视也可作为佐证。

 法国除了是欧盟创始国,制订单一货币和欧洲议会普选的主张也是法国所倡议,今天它要再在国际上找回所谓话语权,便不能继续强调狭隘观念下的国家认同,而且将移民作为危机时期转移注意力的借口,否则只能原地打转,自食苦果。



(作者系联合报系《欧洲日报》巴黎主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造訪。留言須經過管理,稍後會自動顯示,請勿念。發佈前可用“預覽”了解版面。